超薄型溴碳酚醛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研制
杜勇,崔锦峰,郭军红,周应萍,杨保平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兰州730050)
从表2 可以看出,不同材料微胶囊化后的季戊四醇加入涂料后,涂料涂膜的耐水性从4 d 提升到14 d,附着力提高了1 级,硬度也提高了1 级,耐冲击性从40 cm 提升到50 cm,耐火极限、柔韧性与没有加入微胶囊的涂料无太大区别。TDI 有明显的刺激性与毒性,以其制备的涂料涂膜易泛黄,耐候性差;MDI 制备的涂料涂膜虽强度高、耐磨性好,但非常容易泛黄;HDI缩二脲虽然可用作高耐候、保光、保色性优良的外用涂料,但其包覆的微胶囊颗粒较大,不适合加入涂料;IPDI 同样具有异氰酸酯的优点,所制的涂料涂膜不泛黄,耐候性好,而且IPDI 包覆的微胶囊加入涂料后的测试表明,IPDI 的效果非常好。故选择IPDI 包覆季戊四醇。
1 引言
由于钢结构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施工方便等优点,正日益广泛地使用于大型建筑中。但是钢结构的耐火性能很差,极易导热,在自身温度超过540 ℃时,其机械强度几乎全部丧失[1]。此时便会导致建筑物不能支撑自身质量而坍塌,从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溴系阻燃剂的分解温度大多在200 ~300 ℃,与各种高聚物材料的分解温度相匹配,因此能在佳时刻,于气相及凝聚相同时起到阻燃作用,添加量小,阻燃效果好,是目前应用为广泛的阻燃剂[2]。欧盟规定自2006 年1 月1 日起,在欧盟国家销售的所有电子电气设备,不能含有多溴联苯及多溴二苯醚。但其它溴系阻燃剂却不在禁止范围内,而且经过专家多方论证,证明多数溴系阻燃剂不会对环境产生恶劣影响[3]。所以将溴元素引入到高分子材料中,可达到提高涂料装饰性和耐火极限的目的。但是,市场上销售的超薄膨胀型防火涂料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耐水性不好,遇水易脱落、膨胀等,耐久性也欠佳[4]。由于防火涂料中大量使用的阻燃剂能溶于水而造成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耐候性差,为解决成碳剂季戊四醇水溶性大而造成的涂层耐水性差的问题,本研究采用界面缩聚法对季戊四醇进行微胶囊化,极大地提高了涂层的耐水性。
2 试验部分
2.1 原料
对溴苯酚,工业品;苯酚,分析纯;甲醛,分析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工业品;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工业品;HDI 缩二脲,工业品;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工业品;E-44,工业品;聚磷酸铵,优级;三聚氰胺,优级;季戊四醇,工业品。
2.2 仪器
QFD 型电动漆膜附着力测定仪,天津市材料试验机厂;涂膜火焰喷射燃烧测试仪,自制;QZM 锥形研磨机,天津伟达试验机厂;DJ1C- 60 W 增力电动搅拌器等。
2.3 试验过程
2.3.1 溴碳酚醛树脂的制备
将对溴苯酚和苯酚以1 ∶ 1 物质的量比混合后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和冷凝管的100 mL 的圆底烧瓶中,搅拌加热使其完全融化,降温至58 ℃后加入37%的甲醛溶液(酚醛物质的量比为1.00 ∶ 0.75),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对溴苯酚和苯酚总量的1%的草酸溶液。缓慢加热至沸腾,持续1 ~ 2 h,当黏度达到一定标准后停止加热,静置30 min,水洗(水温60 ~ 70℃)6 ~ 7 次使pH 接近7,然后减压脱去水、甲醇等杂质,温度不超过130 ℃。
2.3.2 季戊四醇微胶囊的制备
将70 mL 二甲苯和2 mL Span-80 混合后加入装有搅拌装置和冷凝管的250 mL 的三口瓶中,并在室温下不断快速搅拌10 min。再将2 g 季戊四醇溶解在100 mL 蒸馏水中后加入三口瓶中,同样在室温下不断快速搅拌。10 min 后,将5.55 g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20 mL 二甲苯以及0.5 mL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催化剂混合后加入,并在70 ℃水浴加热下快速搅拌约5 h。倒出后用二甲苯对微胶囊进行多次洗涤,除去其中含有的Span-80,然后在60 ℃下烘干[5-6]。
2.3.3 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制备
先将溴碳酚醛树脂和E-44 溶于环己酮和醋酸丁酯中,再依此加入聚磷酸铵、三聚氰胺、季戊四醇微胶囊、三氧化二锑、氯化石蜡和钛白粉,分散均匀后将其研磨至规定细度即可。
3 结果与讨论
3.1 溴碳酚醛树脂合成原料对树脂性能的影响
不同原料对溴碳树脂性能的影响见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相同条件下仅采用对溴苯酚作为原料所得树脂的固体含量及黏度都比较低,主要是因为对位Br 的位阻较大,从而影响其聚合度;双酚A与对溴苯酚作为原料时由于双酚A 的活性比较强,导致树脂极易凝胶,合成工艺不好控制;因此选用对溴苯酚和苯酚作为原料。
3.2 树脂黏度对耐火极限的影响
黏度对耐火极限的影响见图1。
从图1 可以看出,当溴碳酚醛树脂黏度在30 ~ 35mPa·s 时,防火涂料的耐火时间达100 min 以上,在此黏度条件下,防火涂料灼烧发泡倍率大、碳化层硬度高,能有效地阻止钢结构的温度升高,因此合成溴碳酚醛树脂的适宜黏度应控制在33 mPa·s 左右。
3.3 不同异氰酸酯与季戊四醇微胶囊化后性能比较
3.3 不同异氰酸酯与季戊四醇微胶囊化后性能比较
选用不同种类的异氰酸酯对季戊四醇进行微胶囊化,其对涂层性能的影响见表2。
3.4 IPDI 包覆微胶囊的反应时间和温度对涂层耐水性的影响
对IPDI 包覆季戊四醇进行微胶囊化,现对微胶囊化反应的时间和温度对涂层耐水性的影响作讨论,见表3 和表4。
从表3 和表4 可以看出,IPDI 包覆季戊四醇的佳反应温度为70 ℃,反应时间为5 h,耐水性高可达14 d。从图2 放大400 倍的微胶囊电镜照片可以看出,微胶囊颗粒圆整,表面光滑,颗粒相对均匀。
3.5 微胶囊的红外光谱分析
3.5 微胶囊的红外光谱分析
IPDI 和IPDI 微胶囊的红外光谱见图3 和图4。
从图3 可以看出,2 960 cm-1 处可以归属为IPDI的—CH3 基团的伸缩振动吸收峰,2 260 cm-1 处可以归属为—N C O 基团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从图4 可以看出,1 655 cm-1 处可以归属为伯酰胺中C O 的伸缩振动峰,3 349 cm-1 可以归属为伯酰胺的N—H 基团伸缩振动峰,1 555 cm-1 可以归属为伯酰胺N—H 基团面内弯曲吸收峰,2 960 cm-1 处可以归属为—CH3 基团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 237 cm-1 可以归属为酯的C—O 基团的吸收峰。
3.6 微胶囊化季戊四醇的用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涂料配方的其它组分不变,细度为30 μm,改变微胶囊的加入量,考察涂料的附着力、耐冲击、柔韧性、硬度等性能,结果见表5。
从表5 可以看出,附着力基本都为1 级,当微胶囊的用量为6%时,涂料的附着力不太好;当微胶囊的用量为8%和12%时,硬度为3H 或4H;耐冲击性只有微胶囊用量为6%的为45 cm,其它都为50 cm;柔韧性在微胶囊的用量为8%和12%时可达到2 mm,其余为3 mm;当用量为8%时,耐水性可达15 d。故得出季戊四醇微胶囊用量为8%时,涂料的性能好。
4 防火涂料的测试结果
通过多次试验,得到防火涂料的佳配方,其性能检测结果见表6。
5 结语
通过溴碳酚醛树脂合成与季戊四醇微胶囊化的实施与讨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⑴酚醛物质的量比为1.00 ∶ 0.75,草酸用量为1%,用作防火涂料的溴碳酚醛树脂的佳黏度是33 mPa·s。
⑴酚醛物质的量比为1.00 ∶ 0.75,草酸用量为1%,用作防火涂料的溴碳酚醛树脂的佳黏度是33 mPa·s。
⑵用IPDI 包覆季戊四醇,IPDI 包覆季戊四醇的佳反应温度为70 ℃,反应时间为5 h,季戊四醇微胶囊用量为8%时,涂料的性能好。
⑶经IPDI 对季戊四醇进行微胶囊化用于防火涂料,防火涂料性能得到很大提高,耐水性达16 d,附着力1 级,硬度3H,柔韧性2 mm,耐火极限123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