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由钢铁建成的各种大型船舶、储罐、输油输气管道、桥梁等日益增多,在自然界中,这些钢铁设施和设备每时每刻都受到水、氧、硫、氯等化合物的侵蚀,据权威机构统计,全世界每年因钢铁腐蚀生锈而造成的损失约占到当年钢铁产量的1/3;钢铁防锈已成为全世界科技人员研究的热点和急需解决的难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无溶剂聚氨酯防锈涂料以其附着力好、耐磨性优、机械强度高、耐化学介质性能优良等特点,广受业界的关注,尤其是不含挥发性溶剂(VOC),属于环境友好型防锈涂料,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涂料工业的一个热点。
本试验通过自主研发的蓖麻油酸改性环氧酯为含羟基树脂,二丁胺改性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为反应性稀释剂,采用聚苯胺/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为防锈颜料,配合磷钛粉、吸水剂等其他原料组成含—OH基的A组分,以含—NCO基的无溶剂聚氨酯预聚体为B组分,成功研制了不含VOC、无重金属、对环境友好的聚苯胺无溶剂聚氨酯防锈涂料,广泛适用于大型钢制储罐内壁、船舶内舱、地下管道内外壁等产品的防锈保护。
1 试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及规格
蓖麻油酸(山东淄川创业油脂化工);E-44环氧树脂、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江苏三木);二丁胺(浙江新化化工);聚苯胺/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常州奥特纳新材料科技);磷钛粉(山东威海世嘉化工);分子筛吸收剂A4(德国进口);ZOLDINE®MS-PLUS吸水剂(美国进口);TPI-15聚氨酯预聚体[武汉仕全兴,S=100%,w(—NCO)=15.4%,黏度为400~600 mPa · s(25℃)]。
1.2 反应性稀释剂的制备
将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与二丁胺按1∶1(环氧当量与胺活泼氢当量之比)的比例投入带搅拌器和温度计的500 mL三口烧瓶中,加热物料,缓慢把瓶内温度升至70~75 ℃,保温反应1.5 h,继续升温至105~110 ℃,保温反应2.0 h,然后降温至60~70 ℃,真空脱除微量杂质,结束后继续降温至40 ℃以下进行过滤、包装,即成为反应性稀释剂。
1.3 蓖麻油酸改性环氧酯的制备
将E-44环氧树脂与蓖麻油酸按设计的酯化程度的比例投入带搅拌器和温度计的500 mL三口烧瓶中,再加入少量回流二甲苯,然后开始加热物料,缓慢把瓶内温度升至170~185 ℃范围,保持回流进行酯化脱水,酯化反应4h后,开始间断取样检测树脂的酸值,当酸值≤8 mgKOH/g时,结束反应,降温至140~145℃,真空脱除二甲苯及微量杂质,结束后继续降温至50~65 ℃,加入4%的反应性稀释剂,充分搅拌均匀后进行过滤、包装,即成为蓖麻油酸改性环氧酯。
1.4 聚苯胺无溶剂聚氨酯防锈涂料的研制
1.4.1 聚苯胺无溶剂聚氨酯防锈涂料配方(见表1)
1.4.2 聚苯胺无溶剂聚氨酯防锈涂料的制备
1.4.2.1 A组分的制备
按质量分数分别将蓖麻油酸改性环氧酯、聚苯胺/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磷钛粉投入配漆缸中,搅拌均匀,然后用砂磨机进行研磨分散,研磨2~3遍,期间取样检测物料细度,当细度≤20 μm时结束研磨,将其投入调漆缸中,用反应性稀释剂调节黏度在800~1 500 mPa · s,用400目滤网进行过滤、包装即为A组分。
1.4.2.2 B组分的制备
按质量分数直接将TPI-15T聚氨酯预聚物投入充满惰性气体的混合罐中混合均匀后立刻罐装即为B组分。
1.5 性能测试
先按m(A组分)∶m(B组分)=1∶(0.8~ 1.0)的比例配漆,然后参照SY/T4105-2005《钢制储罐无溶剂聚氨酯涂料内外防腐层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制板后,进行各项性能测试,检测结果见表2。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酯化程度的环氧酯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环氧酯作为主要成膜物质,是无溶剂聚氨酯防锈涂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涂料的许多性能与其紧密相连,不同酯化程度的环氧酯,表现出的树脂性能差异较大,对涂料性能将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在涂料的黏度、相容性、硬度、耐冲击、耐磨性、耐盐雾、耐化学介质等性能上表现尤为明显,影响结果见表3。从表3中可以发现,随着酯化程度的增加,黏度、硬度、吸水率逐渐变小,耐冲击性、耐磨性逐渐变大,相容性、耐盐雾、耐化学介质这3项性能在50%~60%的酯化程度时处于佳状态,酯化程度小于50%或大于60%时性能会有所下降。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可以得出:采用60%酯化程度的蓖麻油酸对E-44环氧树脂进行改性,所合成的环氧酯体现出蓖麻油酸的非极性十八碳长链的柔韧性,赋予涂膜优良的抗冲击、耐弯曲性能和耐水性;十八碳长链上—OH基的交联反应性,使该羟基与聚氨酯预聚体的—NCO基结合,形成坚硬的网状立体结构,赋予涂层优良的硬度和耐磨性、耐化学介质性能。通过蓖麻油酸对E-44环氧树脂的改性,充分发挥蓖麻油酸与低分子液体环氧树脂优势互补的作用,使所得环氧酯的性能优化。
2.2 反应性稀释剂用量对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