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I固化剂的合成

   日期:2022-02-15     浏览:143    
核心提示:MDI固化剂的合成□ 严文斌,温晋嵩,孔淑香,李景宏,刘晓燕(广东华润涂料有限公司,广东顺德 528306)0 前 言双组分聚氨酯涂料性
MDI固化剂的合成
□ 严文斌,温晋嵩,孔淑香,李景宏,刘晓燕
(广东华润涂料有限公司,广东顺德 528306)

0 前 言
双组分聚氨酯涂料性能优良,在国防、基建、车辆、木器、电气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双组分聚氨酯涂料中使用的固化剂为多异氰酸酯低聚物,通常由二异氰酸酯加工而成,常使用的二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指2,4体占80%的混合物,下同,下称TDI),约占总使用量的80%以上,TDI挥发性较高,25 ℃时蒸汽压为3.3 Pa,饱和蒸汽浓度为30×10-6[1],其蒸汽吸入后刺激呼吸系统,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并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以下称MDI)挥发性低,25 ℃时蒸汽压为0.012Pa,饱和蒸汽浓度小于0.01×10-6[1],用它作为双组分聚氨酯涂料TDI的替代品,可大大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本文经过试验,终合成了性能优良、相容性好、贮存稳定的MDI固化剂。

1 试验部分
1.1 原料和仪器
项目研究所需的原料包括:纯4,4'-MDI、4,4'-MDI及4,2'-MDI混合物(50%4,2'体)、碳化二亚胺改性的MDI、聚合MDI、三羟甲基丙烷、聚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月桂酸二丁基锡、磷酸、醋酸丁酯等。项目研究所需的检测和分析设备包括:NICOLET FTIR,WATERS GPC,NETZSH DSC,气相色谱仪,自动滴定仪,以及其他常规涂料检测仪器;红外检测可以定性分析官能团结构、反应过程检测;用GPC来测定合成的加成物的分子量以及分子量的分布,监测反应工艺是否合理有效;DSC用来测定合成的加成物的玻璃化温度,指导调漆;气相色谱检测产品的游离TDI含量;自动滴定仪批量测定—NCO的质量分数。
1.2 合成工艺
1.2.1 加成工艺
在合成设备的下釜加入MDI单体及溶剂,上釜加入多元醇及溶剂,加热溶解并真空脱水备用,逐步滴加入下釜,保温并加催化剂至反应完全,兑稀出料。以下讨论中,如无特别注明,参数选择如下:设计不挥发分为60%,MDI单体选择碳化二亚胺改性的MDI,多元醇选择m(三羟甲基丙烷)∶m(210聚醚)=9∶1的混合多元醇,n(—NCO):n(—OH)为2.03∶1,溶剂为m(醋酸丁酯)∶m(二甲苯)=5∶1的混合溶剂,催化剂选择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反应温度为60 ℃,反应时间为4 h。
1.2.2 三聚工艺
在合成设备中加入MDI单体及溶剂,加入三聚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催化三聚反应,待—NCO或游离MDI含量下降至一定程度后,加入阻聚剂、灭活催化剂,兑稀出料。以下讨论中,如无特别注明,参数选择如下:设计不挥发分为50%,MDI单体选择碳化二亚胺改性的MDI,三聚催化剂用量为0.07%,溶剂为m(醋酸丁酯)∶m(二甲苯)=5∶1的混合溶剂,反应温度为60 ℃,阻聚剂为85%磷酸,用量为0.08%,反应终点为游离MDI含量小于4%。
1.2.3 加成-三聚工艺
在合成设备的下釜加入MDI单体及溶剂,上釜加入多元醇及溶剂,加热溶解并真空脱水备用,逐步滴加入下釜,保温并加催化剂至反应完全,加入三聚催化剂催化三聚反应,待—NCO或游离MDI
含量下降至一定程度后,加入阻聚剂、灭活催化剂,兑稀出料。以下讨论中,如无特别注明,参数选择如下:设计不挥发分为60%,MDI单体选择碳化二亚胺改性的MDI,多元醇选择m(三羟甲基丙烷)∶m(210聚醚)=9∶1的混合多元醇,n( —NCO)∶n(—OH)为3.5∶1,加成催化剂选择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聚催化剂用量为0.04%,溶剂为m(醋酸丁酯)∶m(二甲苯)=5∶1的混合溶剂,加成反应及三聚反应的反应温度均为60 ℃,阻聚剂为85%磷酸,用量为0.05%,反应终点为游离MDI含量小于4%。
1.3 测试方法
表1为项目所用的测试方法及采用的标准。

其他测试项目:
游离MDI含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检测。所用的流动相为四氢呋喃,流量为1 mL/min,进样量为50 μL。所用的色谱柱为WATERS-GPC柱(styragel®HR0.5-4E-5,7.8 mm×300 mm)。所用的检测器为折光指数检测器。
相容性测试:(1)醇酸树脂相容性:与意大利SAPICI公司商品牌号为AP572的产品按n( —NCO)∶n(—OH)=1∶1混合均匀,混合物透明为相容;(2)羟基丙烯酸树脂相容性:与德国拜耳公司商品牌号为Desmophen® A 450 BA/X的产品按n(—NCO)∶n(—OH)=1∶1混合均匀,混合物透明为相容;(3)硝化棉相容性:与台硝公司的1/2 s硝化棉按质量比1∶1混合均匀,混合物透明为相容。
1.4 分析方法
红外光谱(IR):样品涂在溴化钾盐片,采用NICOLET公司的商品牌号为NEXUS470的红外光谱仪,分辨率为4 cm-1。
凝胶渗透色谱(GPC):采用商品牌号为styragel®HR 5(7.8 mm×300 mm)、styragel®HR 4E(7.8 mm×300 mm)、styragel®HR 0.5(7.8 mm×300 mm)的GPC柱,流动相为四氢呋喃,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40℃,所用的检测器为折光指数检测器。
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采用NETZSH公司商品牌号为DSC204 F1的差式扫描量热仪,扫描温度-40~120 ℃,吹扫气20 mL/min,保护气20 mL/min,升温速度20 ℃/min。

2 结果与讨论
2.1 MDI单体类型的选择
表2为试验用的MDI单体类型列表,其他公司的MDI单体类型与BASF公司的单体类型相近,这里仅列出BASF公司的试验数据。将MDI单体按加成-聚合工艺合成MDI固化剂,相应固化剂测试结果见表3。表3表明,M20S合成的固化剂色泽较深,且与树脂相容性不佳,MS合成的固化剂不透明,且相容性差,而MI干速较慢且硬度较差,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后,本文选择M103C合成MDI固化剂。
2.2 合成工艺的影响
报道的MDI预聚体合成工艺主要有加成工艺[2-6]及三聚工艺[7],但难以直接合成MDI游离单体较低的产品,本文利用加成-三聚工艺合成的产品游离MDI较低,综合性能较优,合成工艺对MDI固化剂的影响列于表4。由表4可知,加成工艺游离MDI含量过高,黏度较大,相容性不佳,硬度也不理想,如增大n(—NCO)/n(—OH),则游离MDI含量更高,若降低n(—NCO)/n(—OH),则黏度进一步上升,相容性进一步下降。三聚工艺黏度大,相容性差,且柔韧性和附着力较差。只有加成-三聚工艺才能达到产品的要求。

图1、图2、图3为3种工艺合成的MDI固化剂的DSC图,由图可见,加成工艺合成的MDI固化剂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约为9.5 ℃。较低的玻璃化温度提供涂膜较好的附着力和柔韧性,但涂膜硬度较差;三聚工艺合成的MDI固化剂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约为90 ℃,较高的玻璃化温度提供涂膜较好的硬度,但涂膜的附着力及柔韧性较差;而加成-三聚工艺合成的MDI固化剂玻璃化转变温度大约为48 ℃,涂膜的附着力、柔韧性和硬度均较佳。



图4、图5为加成工艺及加成-聚合工艺合成的MDI固化剂的GPC图,由图可见,加成工艺合成的MDI固化剂分子量较高,导致其与树脂的相容性下降;而加成-三聚工艺合成的MDI固化剂的分子量较
低,相容性较佳。图6为合成MDI固化剂的傅里叶红外谱图(加成-聚合工艺),1 414 cm-1为异氰脲酸酯的环振动峰[8],表明了三聚环的存在。



2.3 多元醇选择
仅用三羟甲基丙烷作为多元醇合成的MDI固化剂贮存性不稳定,本文选用210聚醚与三羟甲基丙烷复配多元醇,表5为二者用量比对固化剂的影响。

通过表5可以发现,TMP/210聚醚比例为9∶1时,涂膜的硬度以及热贮稳定性均较好,后本文选择三羟甲基丙烷与210聚醚的质量比为9∶1。
2.4 n(—NCO)∶n(—OH)对固化剂的影响
表6为列出了n(—NCO)∶n(—OH)物质的量比对固化剂的影响。

由表6可知,当n(—NCO)∶n(—OH)较小时,固化剂相容性较差,表干较慢,硬度较低。但当n(—NCO)∶n(—OH)较大时,柔韧性、附着力及抗冲击性能不佳。综合各项性能,n(—NCO)∶n(—OH)为3.5为佳。
2.5 合成MDI固化剂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表7列出了MDI固化剂与TDI固化剂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由表7可知,MDI固化剂与TDI固化剂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接近。
2.6 配漆研究
将MDI固化剂应用于透明底漆、亚光清漆及亮光清漆进行测试:按GB 1727-79中喷涂法制涂膜,施工条件25 ℃,相对湿度70%,检测结果见表8。
通过表8可以发现MDI固化剂在物理性能及喷板效果方面满足配漆要求。

3 结 语
选用碳化二亚胺改性的MDI单体及三羟甲基丙烷与聚醚的复配多元醇为原材料,采用加成-三聚工艺,控制n(—NCO)∶n(—OH)为3.5,合成了相容性好、贮存稳定、性能优良的MDI固化剂。该固化剂各指标与TDI固化剂接近,满足透明底漆、亮光面漆及亚光面漆的配漆要求,可替代毒性较大的TDI固化剂。
 









打赏
广告位
 

相关有机锡应用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3761290006

微信咨询

QQ交流群

在线客服

售后服务

回到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