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合成

   日期:2022-02-16     浏览:164    
核心提示:聚氨酯又称聚氨基甲酸酯,分子结构中含有相当数量的氨基甲酸酯以及脲、醚、酯等基团,具有耐磨、耐油、耐酸碱、耐水以及耐化学药

聚氨酯又称聚氨基甲酸酯,分子结构中含有相当数量的氨基甲酸酯以及脲、醚、酯等基团,具有耐磨、耐油、耐酸碱、耐水以及耐化学药品等优异性能。聚氨酯广泛应用于胶粘剂、涂料、弹性体、泡沫塑料等诸多领域。在涂料方面是目前综合性能较好的品种之一,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3];其中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具有不易挥发、利于环保、生产简单及使用方便等特点,其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多。本试验合成的聚醚型单组分聚氨酯可以用于制备防水涂料,产品具有较强的粘结力、优异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1 试验部分
1.1 主要原材料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20,工业级,日本聚氨酯公司;聚氧化丙烯二醇(N220):相对分子质量2000,工业级,金陵石化二厂;聚氧化丙烯三醇(N330):相对分子质量3000,工业级,金陵石化二厂;辛酸亚锡[Sn(Oct)2],试剂级,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化学纯,上海试剂一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分析纯,西安试剂厂。
1.2 预聚体的合成
在装有温度计、冷凝管、搅拌器的500 ml 三口瓶中,加入复合好的聚醚多元醇、增塑剂。升温并抽真空,在温度为105~110 ℃、真空度133.3 Pa 条件下搅拌脱水2.5 h,然后降温至50 ℃以下,加入TDI,逐步升温至(80±5)℃,恒温回流反应2h,然后降温至50 ℃以下,出料,得到预聚体,密封包存[4]。
1.3 聚氨酯涂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在装有快速搅拌器的开口反应瓶中加入预聚体,升温至50~60 ℃,再加入预先干燥的填料、催化剂及其它助剂,搅拌均匀。称取适量的样品,用刮板均匀涂刷在有脱膜剂的模具上,分2 次涂完,涂膜的厚度控制在1.5 mm 左右。在(23±2)℃、相对湿度(65±15)%的标准环境中放置7 d,按照GB/T 19250—2003《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测试,结果见表1。

2 结果与讨论
2.1 预聚反应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理论上预聚体反应温度超过100 ℃时,体系中会有脲键生成,改变预聚体的结构,终影响产品质量。试验考察了不同的反应温度和时间对预聚反应的影响(见图1)。

从图1 可见,在80 ℃下预聚反应1.5 h 所测的—NCO 含量基本与理论值吻合,延长反应时间—NCO 含量趋于稳定。在70 ℃下预聚时,温度低,反应不完全,体系的流动性好,表观黏度小,—NCO 含量高于理论值,即使反应2.5 h 也达不到反应终点;在90 ℃下反应,温度高,—NCO 基团活性大,反应生成的—NHCOO—部分可进一步与未反应的—NCO 生成脲,使—NCO 含量明显低于理论值,体系的黏度也比80 ℃时的大。预聚温度控制在(80±5)℃,反应1.5~2.0 h。
2.2 聚醚的影响
用于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聚醚多元醇可以是单一官能度或不同官能度的聚醚复合。为保证涂膜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弹性,在合成预聚体时采用二官能度聚醚和三官能度聚醚按一定质量比复合。不同聚醚比例对涂膜性能的影响见表2。

从表2 可以看出,随着复合醚中N220 比例的增大,涂膜的拉伸强度下降,伸长率增大,硬度有稍微的下降。原因是当二官能度的聚醚多元醇的比例较小时,制得的聚氨酯固化后,涂膜中交联网络密度较高,抗拉强度高,但脆性大,易断裂;随着二官能度的聚醚多元醇的比例增大,涂膜中交联网络密度较低,柔韧性好、伸长率提高。试验中n(N220)∶n(N330)取(3.5∶1.0)~(4.0∶1.0),所制得的聚合物中化学交联点的数量适宜,涂膜具有较为理想的拉伸强度、伸长率和硬度等性能。

2.3 —NCO 含量的影响
预聚体中—NCO 含量(质量分数)对涂膜的机械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改变预聚体中—NCO 的含量,可以对聚氨酯涂膜的物理性能进行调节(见表3)。

从表3 可以看出,随着预聚体中—NCO 含量的增加,试样的拉伸强度、硬度增大,而伸长率则减小。这说明随着预聚体中—NCO 含量的增加,预聚体中的刚性链段增加,极性基团增多,易于形成氢键,涂膜后交联密度增大,试样较硬、较脆,不耐冲击,拉伸强度则比较大。但在—NCO 含量增大的同时,预聚体的分子链长度相对缩短,分子量减小,而且刚性基团的增加限制了分子链在拉伸过程中的运动,使得涂膜的伸长率减小。试验中预聚体中的—NCO 含量宜控制在4%左右。
2.4 增塑剂的影响
增塑剂可以改善体系中各组分的相容性[5];调节固化物的物理性能,如拉伸强度、低温柔韧性、延伸率、硬度等;还可以用于降低体系的黏度,使其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见表4)。本试验选用光稳定性好、挥发性小、对—NCO 基团稳定且与聚氨酯相容性好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作为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用量要适宜,过多容易从涂膜中渗出污染基材,从而降低涂膜对基材的附着力;用量少则涂膜的柔韧性和附着力较差,硬度也不理想。从表4 可以看出,在一定用量范围内,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加,样品的拉伸强度和硬度呈下降趋势,而断裂伸长率则呈上升趋势。试验选用增塑剂质量百分数为5%。
2.5 催化剂的影响
聚氨酯反应常用的催化剂有:有机叔胺和金属有机化合物。有机叔胺类催化剂能促进异氰酸酯与水反应放出二氧化碳,金属类催化剂对异氰酸酯与醇类反应有特效[6]。试验研究了分别以三乙胺、辛酸亚锡、辛酸铅、二月桂酸二丁锡作催化剂对涂膜的影响。不同种类催化剂对涂膜性能的影响见表5。

 由表5 可知,使用三乙胺作为催化剂,涂膜的表干、实干快,但涂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偏低;辛酸亚锡与辛酸铅作为催化剂,涂膜的表干、实干时间适中,涂膜的拉伸强度高,断裂伸长也较高;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为催化剂,涂膜的表干、实干时间长,涂膜的拉伸强度高,断裂伸长率偏低。辛酸铅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有毒,综合考虑选用辛酸亚锡作为催化剂。辛酸亚锡的用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见表6。

由表6 可见,随着辛酸亚锡用量的增加,表干时间缩短,拉伸强度提高,断裂伸长率下降,其用量以0.5%较为合适。

2.6 水分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固化时的作用
单组分聚氨酯固化成膜的过程是含—NCO 端基的预聚体与空气或基材中的潮气(水)进行反应。水在这里起到固化剂的作用,操作过程的关键是消除—NCO 基团与水反应生成的CO2,使固化物成为致密的涂膜。目前可以通过加入CO2 吸收剂,如以CaO、Ca(OH)2 为代表的化学吸收剂和以硅油为代表的物理消泡剂[7],将CO2 吸收,形成内部无气泡、表面无气孔的涂膜。单组分聚氨酯通过与湿气反应,进行扩链,迅速固化,在涂膜内部形成性能优异的取代脲,其性能完全达到了GB/T 19250—2003 要求,该产品也被称为单组分湿固化聚氨酯防水涂料。

3 结语
预聚温度控制在(80±5)℃,反应1.5~2.0 h;采用混合聚醚,n(N220)∶n(N330)取(3.5∶1.0)~(4.0∶1.0);预聚体中—NCO含量控制在4%;增塑剂的质量百分数为5%;用0.5%辛酸亚锡作为催化剂;以水作为固化剂制备的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性能优异,符合GB/T 19250—2003 标准的要求。

 









打赏
广告位
 

相关有机锡应用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3761290006

微信咨询

QQ交流群

在线客服

售后服务

回到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