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典型舰船涂料太阳反射率测试对比分析
杨光付1, 2,张广智2,左禹1
(1.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2.海军装备技术研究所,北京102442)
1 引言
由于温度的原因而引起的辐射叫热辐射,热辐射发出的电磁波叫热射线。波长由短到长,电磁波可分为宇宙射线、γ 射线、X 射线、紫外线、热射线及无线电波,如图1 所示。波长通常用μm 度量。
热射线主要包括可见光和红外线2 部分。真空中,可见光的波长为0.38 ~ 0.78 μm,红外线的波长为0.78~ 1 000 μm。红外线又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3 个区域,但也有仅分为近红外与远红外2 区的。这几个区域的严格界限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规定,不同的分类法有不同的数值。
当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后,太阳光谱中的X 射线及其它波长更短的辐射,因在电离层被氮、氧及其它大气分子强烈地吸收不能到达地表;大部分紫外线被臭氧所吸收。至于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谱能量的减弱,则主要是由于地球大气强烈散射所引起的;而近红外范围内的光谱能量的减弱,则主要是水汽对太阳辐射选择性吸收的结果。波长超过2.5 μm 的远红外辐射,在大气层上界的辐射强度就相当低,再加上CO2 和H2O对它强烈地吸收,所以能到达地面的能量已是微乎其微了。因此,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辐射能量的97%以上集中在0.2 ~ 3.0 μm 的波长范围内,其中:
紫外区:< 0.38 μm,约占7%;
可见光区:0.38 ~ 0.78 μm,约占47%;
近红外线区:0.78 ~ 2.50 μm,约占42%;
远红外线区:> 2.50 μm,约占4%。
一般地,在地球上利用太阳能,仅需考虑波长为0.29 ~ 2.50 μm 的太阳辐射。
2 热反射涂层降温性能探讨
2.1 涂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太阳辐射是一个近似黑体的辐射。地球大气层外边缘上与太阳射线相垂直的表面可以接受太阳辐照度1 353 W/m2。由于地球大气层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以及受地球绕太阳运行的位置、月球位置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实际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小于这个数字。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在大气质量为1 时,地球表面所能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光谱分布,采用分段积分,得出太阳辐射的总能量
。如果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出涂层的吸收比或反射比光谱曲线,采用分段积分,就可以得出涂层表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Q,即。式中,α 为吸收率,ε 为发射率,Eλ 为单色光太阳辐射密度。
2.2 热反射涂层的降温极限
文献[1]假设涂料是涂在很大的甲板上或水平位置的平板上,在极限工作状态,即微风(约2 m/s),天空温度为-10 ℃,环境温度为36 ℃,通过逼近法求得涂层表面与环境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其理想的降温极限温度为23 ℃,进一步地计算得出,若灰色热反射涂料在近红外的反射率分别为50%、60%、70%,其降温极限温度分别为10 ℃、12 ℃、15 ℃。分析认为,在实际使用中,灰色热反射涂料的降温效果受到结构设计、环境因素等影响,实际效果将要小得多。
3 测试原理与样品
3.1 测试原理
本方法是一种光谱反射率的测试法。试样放置于积分球中心位置,通过测试试样在波长为λi 时的光谱反射率,按式⑴和⑵计算得到试样的太阳反射率。
式中:ρ ──试样的太阳反射率,%;
ρλi──波长为λi 时试样的光谱反射率,%;
Es ( λi ) ──在波长λi 处的太阳光谱辐照度(可从GB/T 17683.1 表1 中查得),W/(m2·μm);
Δλi ──波长间隔,μm;
n ──波长0.38 ~ 0.78 μm 范围内测试点数目,一般应不少于30 点;波长0.78 ~ 2.50 μm 范围内测试点数目,一般应不少于50 点。
3.2 测试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