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交联型涂料印花黏合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赵锦1, 陈宏书2, 胡志毅2
(1.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陕西西安710032;2.总后建筑工程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32)
0 前言
涂料印花是利用黏合剂在织物表面成膜的原理,将没有亲和性和反应性的各种颜料牢固黏附在纺织物上, 再经过焙烘使颜料固定在纺织物表面,从而赋予织物各种色彩和图案的印花工艺[1-3]。国内印花织物存在摩擦色牢度欠佳、附着力差和塞网等诸多弊病,不能完全满足涂料印花的使用要求。本研究以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反应单体、丙烯酸(AA)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功能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40)为复合乳化剂等,采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出丙烯酸酯涂料印花黏合剂乳液。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原料
丙烯酸丁酯(BA),分析纯,天津市河东区红岩试剂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分析纯,天津博迪化工有限公司;丙烯酸(AA),化学纯,天津市化学试剂二厂;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过硫酸铵(APS),分析纯,天津市津北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分析纯,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40),化学纯,江苏省海安石油化工厂;去离子水,自制;涂料绿、增稠剂,工业级,市售。
1.2 试验仪器
101-1A 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FA2104 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JJ-1 型电动搅拌器,上海浦东物理光学仪器厂;H.H.S11-28 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医疗器械五厂;Y571N 型摩擦牢度测试仪,南通宏大仪器有限公司;SW-12A 型耐皂洗色牢度试验机,无锡纺织仪器厂。
1.3 试验制备
1.3.1 涂料印花黏合剂乳液的制备
(1)预乳化液:将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乳化剂加入到四口烧瓶中,边搅拌边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加入NMA,搅拌使其溶解后,缓慢加入混合单体(BA、MMA 和AA 等),搅拌30 min,得到预乳化液。
(2)将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四口烧瓶置于恒温水浴中,加入40%去离子水,边恒速搅拌边升温至80 ℃,同步滴加10%APS 水溶液和预乳化液(初期缓慢滴加预乳化液,当乳液呈明显蓝光时,适当加快预乳化液的滴加速率),控制滴加时间为3~3.5 h(APS 水溶液的滴加时间长于预乳化液);滴毕,升温至85 ℃,保温反应若干时间;冷却至室温,过滤出料即可。
1.3.2 涂料印花工艺及配方
涂料印花黏合剂的配方如表1 所示。涂料印花的工艺流程为“印花→烘干(80 ℃/5 min)→焙烘(110~160 ℃/1.5~5 min)→成品”。
1.4 测试或表征
1.4.1 乳液的主要性能
(1)转化率[4]:将3 g 样品(G0)烘干至恒重(G1),则转化率=(G1-WG0)/MG0(W 为除单体外不挥发组分占配方总质量的质量分数;M 为单体占配方总质量的质量分数)。
(2)凝胶率[5]:乳液聚合结束后,收齐全部凝胶和滤渣,清洗后烘干至恒重(P0),则凝胶率=P0/单体总质量。
(3)电解质稳定性:将待测乳液与0.5% CaCl2溶液(两者体积比为4∶1)混合均匀,静置48 h;若乳液无分层、破乳等现象,则视为合格。
1.4.2 胶膜的主要性能
(1)外观和手感:目测成膜的色泽、透明性,并检测其柔软度。
(2)吸水率:将烘干至恒重(W0)的胶膜(剪去胶膜的周边)室温浸泡在水中,24 h 后取出,立即擦净表面水分并称重(W),则吸水率=(W-W0)/W0。
1.4.3 应用性能
(1)耐干( 湿) 摩擦色牢度: 按照GB/T 3920—2008 标准进行测定, 并按照GB/T 251—2008 标准进行评级。
(2)耐皂洗色牢度:按照GB/T 3921—2008 标准进行测定,并按照GB/T 250—2008 标准进行评级。
2 结果与讨论
2.1 共聚单体种类及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共聚单体的组成是影响黏合剂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BA是软单体,可赋予共聚物良好的成膜性、柔软性和黏附性;MMA是硬单体, 可赋予共聚物良好的硬度、耐磨性和耐候性;NMA是交联单体,可赋予共聚物良好的表面附着力和成膜强度;AA是功能单体,可有效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并具有一定的增稠作用。共聚单体的反应机制如式(1)所示。
由式(1)可知:BA和MMA是印花涂料黏合剂乳液的主要原料,其质量比决定了体系反应是否充分、黏合剂乳液的结构及其成膜物质是否发黏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w(NMA)=w(AA)=3%(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等],m(MMA)∶m(BA)质量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MMA含量过高时,相应成膜物质的硬度较大,甚至出现裂纹现象;随着MMA比例的不断降低(即软单体BA比例不断增加),乳液稳定性、成膜性和柔软性较好。综合考虑,选择m(MMA)∶m(BA)=0.38∶1时较适宜,此时乳液外观、稳定性、成膜性和柔软性俱佳。
2.2 乳化剂种类及含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乳化剂对乳液聚合过程和乳液性能的影响较大,并且仅依靠单一乳化剂难以获得稳定的乳液,故本研究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以阴/非离子型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NP-40,阴离子型乳化剂SDS或SDBS)作为复合乳化剂,则两者质量比及复合乳化剂含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分别如表3和表4所示。
由表3可知:若阴离子型乳化剂比例过多时,乳液稳定性变差(这是由于阴离子型乳化剂是一种电解质,其过量使用时会产生“盐析”,即吸附在乳胶粒表面的阴离子较多,遇到电解质时就会破坏乳液体系的平衡);若非离子型乳化剂比例过多时,乳液黏度增大(体系流动和散热困难),故反应体系的稳定性下降。综合考虑, 选择m(SDS)∶m(NP-40)=1∶(1.5~2.0)时较适宜,此时乳液的综合性能相对较好。由表4可知: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复合乳化剂含量的不断增加, 乳液稳定性变好;当复合乳化剂含量过多时,胶膜因乳化剂存在而不易干透,并且其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也相对较差,从而影响织物的印花效果。综合考虑,选择w(复合乳化剂)=3.0%(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时较适宜,此时乳液及其胶膜的综合性能相对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