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FEVE涂料树脂的进展及溶剂型FEVE树脂的合成

   日期:2022-03-30     浏览:175    
核心提示:1 国外氟涂料树脂的发展1938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成功了特富龙(Teflon)系列含氟聚合物并于1946年将聚四氟乙烯(PTFE,商品名为Teflo
1 国外氟涂料树脂的发展
1938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成功了“特富龙”(Teflon)系列含氟聚合物并于1946年将聚四氟乙烯(PTFE,商品名为Teflon)实现商品化。我们知道,由于氟原子的电负性高(4.0),原子半径较小(0.135 nm),它与碳形成的C—F键,键能高达485.6kJ/mol(C — H 键键能413.2 kJ/mol , C — C 键键能136.5kJ/mol),因此,分子结构极为稳定,表面能极低,这使得它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腐蚀性、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耐污染性、疏水疏油性、绝缘性及低摩擦系数,但PTFE的结晶度高,不溶于有机溶剂,需高温(420 ℃)烘烤成膜,制约了它在涂料领域中的应用,目前主要是利用其不粘性,作为涂料树脂,用于厨房炊具、食品及模具等方面。1965年,Elf Altochem公司开发的半结晶性聚偏二氟乙烯(PVDF,商品名为Kynar 500)用于涂料产品中,使氟涂料的烘烤温度降至240 ℃。通过采取使用许可证制度,保证了产品使用质量,达到应用30 a性能优异的效果。它是一种溶剂可溶性树脂但它可采用的溶剂范围有限,只能溶于二甲苯甲酰胺(DMF)等强极性溶剂中,不能在普通有机溶剂中溶解,且与颜料的相容性差,光泽低,故只局限用于建筑铝幕墙涂装。
1982年,日本旭硝子公司推出了商品名为Lumiflon的四元共聚的氟树脂(FEVE),其为一种三氟氯乙烯/乙烯基醚共聚树脂,可溶于二甲苯等常用的有机溶剂,与前述氟涂料树脂不同,在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可交联的羟基基团,通过与异氰酸酯或氨基树脂交联,可以生成三维体型的网状结构涂膜,是一种交联型的树脂,故而不仅具有氟树脂优异的耐候性等特殊性能,而且可以在从低温到高温广阔的温度范围内固化成膜,大大扩大了氟涂料的使用范围。由此可见,氟涂料树脂研发走过了热熔型→溶剂可溶型→可交联型几个阶段。由于初使用的热熔型氟树脂在常温下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中,难以涂料化,因此市售的氟树脂涂料几乎都是所谓粉体涂料或用特殊分散剂将其分散于水、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液,它们与普通涂料不同,黏度调整幅度狭窄,容易受温度、湿度、被涂物温度等涂装条件的影响而产生针孔、空隙等缺陷,并且在施工涂装时,必须进行高温烧结,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溶剂可溶型树脂是采用多种含氟单体与乙烯类单体共聚制成的,减少了结晶性,增加了溶剂可溶性,但仍属于热塑性涂料;而可交联型氟树脂涂料(即常温固化氟碳涂料)是氟乙烯与多种不同的乙烯基单体共聚而成的,在分子链上带有官能团(特别是—OH及—COOH),不仅具有氟树脂的优良性能,而且由于官能团的引入,增加了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与颜料、交联剂、助剂的相容性,以及光泽、柔韧性与施工性能,可在室温至高温范围内固化,大大拓宽了应用范围,尤其适用于建筑物、船舶及桥梁等大型结构件的防腐装饰。常温固化氟树脂涂料由于兼具氟树脂耐候性、耐温性、耐腐蚀性为首的优异性能及一般涂料的溶解性、可常温固化等施工性能,被广泛使用于建筑、桥梁、交通、化工防腐等领域。
国外常温固化氟涂料树脂(FEVE)的代表性产品为日本旭硝子公司Lumiflon的溶剂可溶型常温固化氟涂料树脂。这是一种由三氟氯乙烯与乙烯基醚共聚而成的聚合物,在其分子中,三氟氯乙烯作为含氟单体提供树脂耐候性、耐化学性、耐溶剂性等氟树脂优异的抗耐性能,而各种不同的乙烯基醚单体则提供树脂的柔韧性、附着力、溶剂可溶性、透明度、与固化剂的交联性能及与颜料的润湿分散性等涂料的使用性能,通过与不同的异氰酸酯或氨基树脂进行交联反应,使得氟树脂可以在从常温到高温广阔的范围内固化成膜。这类树脂的出现,改变了以往氟树脂不能溶于常用溶剂,必须高温烘烤成膜的固有性能,使氟树脂涂料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因此,Lumiflon被称为划时代的氟涂料树脂。其基本的分子结构示意如图1。

在图1的分子结构中,氟乙烯单体赋予树脂含氟聚合物的基本性能,而各种不同的乙烯基醚则提供树脂不同的性能,如溶剂可溶性、柔韧性、光泽、硬度、附着力、与固化剂的相容性、对颜填料的润湿分散性等,通过对不同单体的选择及单体配比的变化,可以改变树脂的使用性能,得到符合自己所需的涂料树脂。继旭硝子公司商业化生产Lumiflon以后,又有多家日本公司开发和生产了各种不同牌号的FEVE树脂,包括大金公司及中央硝子公司等。并且各家公司生产的树脂产量连年来一直在不断增长。表1列出了日本一些公司研制的常温固化氟涂料树脂。

由表1可见,各家公司生产的FEVE树脂所采用的单体均有所不同,在含氟单体的选择上,除大金公司以四氟乙烯作为含氟单体以外,其余均选择三氟氯乙烯为含氟单体与其他不含氟单体共聚;而在共聚单体的选择上,各公司则均有不同,除了因为专利保护上的原因外,利用各种单体的特异性能是主要的原因

2 国内FEVE 树脂的发展
国内常温固化氟涂料树脂及氟涂料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大连塑料研究所首先研制成功并由大连振邦进行产业化生产,开创了国内常温固化氟涂料树脂及氟涂料商业化生产的先河。紧接着,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因为承接国家军工项目的需要,开始了常温固化氟涂料树脂的研发,其方向是三氟氯乙烯/乙烯基醚类树脂。以大连振邦为代表的三氟氯乙烯/乙烯基酯类树脂是国内常温固化氟涂料树脂的主要品种,大连振邦、常熟中昊、常州康泰、青岛宏丰、无锡万博等国内较大的氟树脂生产商均生产此类树脂。阜新氟化学公司是国内不多的采用四氟乙烯/乙烯基类常温固化氟涂料树脂的生产商,蓝天环保则利用日本旭硝子公司的Lumiflon氟碳树脂作为其公司氟碳涂料的原料,同时兼为旭硝子公司的国内总代理。虽然,就国内氟涂料树脂而言,其品种和规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与国外的树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国内合成的FEVE树脂产品经过抽样测试,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过宽,涂膜人工老化3 000 h后明显失光,耐盐雾性也较差,与日本树脂相比差距较大,主要是树脂结构不合理与合成过程的控制等问题,造成了性能与要求较远。而且由于树脂生产的品种单一,因此生产商之间在销售策略上过于单一,产品的低价竞销似乎成为了的手段,使得被认为是涂料高端产品的氟树脂的价格在短短的几年里被打到了50 元/kg左右,甚至有厂家在添加丙烯酸树脂后以更低的价格在市场上销售,因此相对于烘烤型氟碳涂料(PVDF烘烤型涂料),常温固化氟涂料的市场较为混乱,改善树脂性能、开发系列产品、进行环保型氟涂料树脂的研制成为常温固化氟涂料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3 溶剂型氟碳树脂聚合工艺的设计
3.1 引发剂的选择
3.1.1 引发剂种类
常用的油性引发剂主要包括有机过氧化类引发剂及偶氮类引发剂。
3.1.2 过氧类化合物
(1) 过氧化酰类:属于低活性过氧化合物引发剂例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如式(1)所示。


BPO是常用的低活性过氧化合物引发剂,原因是价廉、稳定、使用方便。
(2) 过氧化酯类:属于中活性过氧化合物引发剂
例如,式(2)所示的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BPP)。


(3) 过氧化二碳酸酯类: 属于高活性过氧化合物引发剂
例如,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IPP),如式(3)所示。

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DCPD)比IPP稳定、使用方便些。
3.1.3 偶氮化合物
偶氮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4)所示。


式中:R、R′—烷基,结构对称或不对称
例如:偶氮二异丁腈(AIBN)如式(5)所示。


其特点是:
(1) 一级反应,形成一种自由基;
(2) 活性低,kd=10-5~10-6 s-1(50~60 ℃);
(3) 较稳定,贮存、运输方便;
(4) 有毒,受热分解出的2分子自由基形成1分子四甲基丁二腈(TMSN)毒性很强,见式(6)。


偶氮二异庚腈(ABVN)比偶氮二异丁腈要好,属于中等活性引发剂,见式(7)。


ABVN 和 AIBN 分解温度及半衰期比较见表2。

3.1.4 氧化还原体系
原理:过氧化物引发剂加入适量还原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生成自由基。
特点是:
(1) 活化能低,可以在室温或更低的温度下引发聚合;
(2) 引发速率快,即活性大;
(3) 油溶性氧化-还原体系。
氧化剂:氢过氧化物、过氧化二烷基、过氧化二酰基等。
还原剂:叔胺、环烷酸盐、硫醇、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常用的油溶性引发体系:有机过氧化物和叔胺体系,例如,过氧化二苯甲酰和N,N ′-二甲基苯胺,该引发体系能保证某些聚合反应平稳进行。其形成过氧化物的机理见式(8)。

3.2 引发剂选择的一般原则
3.2.1 按照聚合方法选择引发剂的溶解性类型
(1) 本体聚合、悬浮聚合、一般溶液聚合:选择油溶性引发剂(如BPO、AIBN、油溶性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2) 乳液聚合、水溶液聚合:选择水溶性引发剂[如K2S2O8、(NH4)2S2O8或水溶性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3) 所选择的引发剂有利于氟树脂配制涂料或对配制涂料影响要小。
3.2.2 按照聚合反应温度选择分解活化能适当的引发剂
(1) 根据引发剂使用温度,把引发剂分为四类:高温、中温、低温、极低温引发剂;
(2) 可以使得聚合反应在聚合温度下,使自由基生成速率和聚合速率适中。
3.2.3 按照聚合反应温度选择半衰期适当的引发剂
通常,引发剂在聚合反应温度下的半衰期一般小于或等于聚合反应时间,至少要和聚合反应时间处于同一数量级。
3.2.4 选择适当的引发剂的用量
(1) 引发剂的用量根据目标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来估算,扣除引发效率,并通过大量实验才能确定,大约为单体聚入质量的0.1%~5%;
(2) 引发剂含量不仅影响聚合速率,还影响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且效应相反。
3.2.5 按照聚合物特殊用途选择符合质量要求的引发剂过氧类引发剂合成的聚合物容易变色,偶氮类引发剂有毒。
3.2.6 其他
如价格、来源、稳定性等也可作为参考因素。
3.3 引发剂物性参数
3.3.1 半衰期时间及温度
引发剂的分解反应属于一级反应,可以用式(9)表示:


kd:引发剂分解速率常数,单位:s-1,
物理意义:单位引发剂浓度时的分解速率,常见引发剂的kd约10-4~10-6 s-1。
积分得:


式中[I]0、[I]:引发剂起始浓度和分解时间为t时的浓度,mol/L。
当在某温度下,[I]=1/2[I]0时的时间称该引发剂在该温度下的半衰期时间(t1/2)。
t1/2是一个衡量引发剂活性的主要指标,在不同温度和条件下,有不同的半衰期;不同类型的引发剂有着各自特有的t1/2值。以此作为选择适合于聚合反应的依据之一。引发剂的浓度表达式表明引发剂浓度随时间成指数曲线衰减,在开始比较短的时间段内,浓度下降得非常快;但不是反应到2倍半衰期时间引发剂就全分解完了。例如,某引发剂在聚合反应条件下kd为:60 ℃时,5×10-4 s-1;25 ℃时,5×10-5 s-1,用式(11)计算60 ℃反应时,半衰期时间是3.9 h,即使60 ℃反应了30 h,还有0.45%的引发剂还没反应完;如果按2倍半衰期时间设定(8 h)反应时间,则在后处理时还会留有投料量23%~15%的引发剂。所以,反应结束后将残余的引发剂处理干净十分重要。表3为在一定温度下引发剂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注:*60 ℃反应8 h,冷却到25 ℃需要1 h,这段时间分解速度比60℃时慢,所以后处理开始时的浓度介于反应8、9 h浓度值之间。
3.3.2 溶解能力
引发剂在何种溶剂里溶解得比较好、在聚合体系中溶解状况,应该了解得十分清楚。因为投料后刚开始聚合反应时,引发剂的浓度是高的,如果这时引发剂没有完全溶解开,在周围溶剂的包裹下,引发剂受热分解成的自由基之间会发生“笼蔽效应”和诱导分解。初生成的自由基在“笼”内的平均寿命约为10-11~10-9s,若不能及时扩散出来,就可能发生副反应而形成稳定分子,使引发剂效率降低。以BPO为例,如式(12)所示。


诱导分解是指初生成的自由基向引发剂转移,实质上是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
转移结果使自由基终止,产生新自由基,自由基数目无增减,但消耗一分子引发剂,使引发剂效率降低。仍以BPO为例,如式(13)所示。

3.3.3 纯度
引发剂的纯度对聚合产物的质量影响也十分明显,即使在低温保存条件下,长时间存放的引发剂自身还是会分解,生成的副产物往往对聚合反应是链转移剂,同时,同样的投料量中有效活性组分减少了,会使反应异常。引发剂的提纯方法也必须十分注意,如果用醇类(特别是甲醇)重结晶来提纯,残留的溶剂往往是有阻聚作用的,即使含量甚微,对产品的质量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3.4 主单体和共聚单体的选择
国内目前销售的常温固化交联型氟树脂主要分成3大类:
(1) 以旭硝子公司Lumiflon为主的三氟氯乙烯/乙烯基醚室温固化氟涂料树脂。
(2) 国内自主开发的三氟氯乙烯/乙烯基酯氟涂料树脂。
(3) 以四氟乙烯为主要共聚单体的四氟乙烯/乙烯基单体的常温固化氟涂料树脂。
作为含氟聚合物,氟乙烯为树脂的主要聚合单体。可用的氟乙烯单体包括氟乙烯、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四氟乙烯及六氟丙烯等一系列含氟单体,从单体的聚合性能及聚合物的性能来看,较佳的为三氟氯乙烯及四氟乙烯。氟乙烯单体赋予树脂含氟聚合物的基本性能,如耐候性、耐化学性、耐溶剂性、耐沾污性及耐高低温性能等一系列氟树脂优异的性能。氟聚合物的优异性能可由氟的基本原子性能作出简单的解释,氟的高度离子化及低极性意味着非常弱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低表面能和低折射系数。在FEVE树脂的生产中,常用的氟乙烯单体为三氟氯乙烯和四氟乙烯,其中三氟氯乙烯/乙烯基共聚树脂以日本旭硝子公司的Lumiflon为代表,而四氟乙烯/乙烯基共聚树脂则以日本大金公司的Zeffle为代表。国内生产三氟氯乙烯/乙烯基共聚树脂厂家较多,包括大连振邦、常熟中昊、无锡万博、青岛宏丰等,但主要以三氟氯乙烯/乙烯基酯树脂为主。国内生产四氟乙烯/乙烯基树脂的厂家相对较少,主要为山东华临等。
由原子间的键能等可见,碳氟键的键长略大于碳氢键,但其键能要大于碳氢键和碳氯键,仅从C—Cl(83.7kcal/g)和C—F(107.9 kcal/g)的键能可见,C—F键相对C—Cl要来得更稳定。对于相同共聚单体的四氟乙烯和三氟氯乙烯共聚物来说,似乎四氟乙烯/乙烯基共聚物涂料的耐候性能会更好一些,但一些实验结果证明,到目前为止,两者在性能上的差别并不显著。很可能是由于四氟乙烯/乙烯基共聚物由于结构或极性方面的影响,对一些颜料,如二氧化钛的润湿性相对较差,使得二氧化钛等颜料很难在树脂中被充分分散,结聚的二氧化钛加强了对树脂的光解,降低了树脂的耐候性。
选用三氟氯乙烯还是四氟乙烯作为含氟单体,除了要考虑树脂的性能外,含氟单体的价格、运输贮存条件等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四氟乙烯单体虽然价廉,但其贮存要求高,不易运输的特性相对限制了它的发展。常用的非氟共聚单体为C—H系的乙烯基单体,包括乙烯基醚、乙烯基酯、乙烯基硅烷及丙烯酸酯等,需要根据所需的树脂性能及聚合条件和方法进行适当地选取。目前国内常用的乙烯基共聚单体主要是不同种类直链或支链的乙烯基酯,包括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己酸乙烯酯、癸酸乙烯酯等。其中,直链或支链的乙烯基酯如乙酸乙烯酯提供树脂光泽、硬度、透明度、柔韧性及在溶剂中的溶解性等,添加的含羟基的乙烯基醚、烯丙基醚或丙烯酸羟烷基酯等提供树脂的交联性能,一定量的含羧基的不饱和化合物则提供树脂与固化剂的相容性和对颜填料的润湿性。目前国内常见的就是以醋酸乙烯酯为主要共聚单体的三氟氯乙烯/乙烯基酯类的氟树脂。日本旭硝子公司的Lumiflon与目前国内主要供应的FEVE树脂不同,它以不同的乙烯基醚为主要共聚单体,是一种三氟氯乙烯/乙烯基醚的共聚树脂。以Lumiflon LF-200通用型树脂为例,其所用的主要单体为三氟氯乙烯、羟丁基乙烯基醚、环己基乙烯基醚和乙基乙烯基醚。这种树脂具有相当优异的耐候性能,在加速老化试验中测试显示,光照量达250兰利时,其光泽保持率可达80%。实际的户外使用业已证明,采用该类涂料可以达到25 a以上的使用寿命。图3为EMMA QUA加速老化试验结果。

研究与实验结果证明:氟乙烯/乙烯基醚树脂较氟乙烯/乙烯基酯树脂在耐候性能方面要更优异,作为一种高耐候性涂料树脂,更佳的耐候性能是合成该类树脂时需考虑的问题,这与乙烯基醚或乙烯基酯与三氟氯乙烯共聚时的交替程度不同有关,即与三氟氯乙烯/乙烯基醚树脂和三氟氯乙烯/乙烯基酯树脂单体的序列差别有关。表4及图4列出了三氟氯乙烯/乙烯基树脂在聚合过程中,单体投料比不同时,聚合物中三氟氯乙烯的含量。


由图4及表5可见,当三氟氯乙烯与乙烯基醚进行共聚时,无论投料比中三氟氯乙烯的含量为多少,在聚合物中三氟氯乙烯的含量并无明显变化,基本在50%左右,即基本为一种完全的交替共聚物,其分子链结构为三氟氯乙烯(C)-乙烯基醚(V)-三氟氯乙烯(C)的交替结构,聚合物分子中基本不含乙烯基单体-乙烯基单体-乙烯基单体(V-V-V)或乙烯基单体-乙烯基单体-CTFE(V-V-C)。
当氟原子与碳原子结合时,氟的强电磁性产生吸电子诱导,这种键会被强烈极化,从而在氟烯烃和乙烯基单体共聚物中,F影响了相邻的C—H键,增加了C—H间的离解能。由于氟对C—H间的作用将缩短C—H键与F的距离,交替共聚对氟乙烯/乙烯基单体共聚物的性能会有显著影响,氟乙烯单体夹杂乙烯基醚单体的结构,可以认为由于有一半含氟单体存在,在电子与立体方面增强了对已形成的键的保护,防止光、氧气造成的老化现象。三氟氯乙烯/乙烯基醚树脂和三氟氯乙烯/乙烯基酯树脂在耐候性能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乙烯基醚和乙烯基酯与三氟氯乙烯共聚时的交替程度不同有关。下面着重研究分析三氟氯乙烯/乙烯基醚树脂和三氟氯乙烯/乙烯基酯树脂的单体活性和序列数的差别,研究其对耐候性能的影响。
单体的活性比(r1、r2和r1r2)由Fineman-Ross方法计算,文献中的Q-e值及单体活性比由表6所示,当r1r2→0时,可得到交替共聚物。序列数R*定义为100个单体单元的共聚物中同样单体组成的系列的数量,当R*接近于100时应获得交替共聚物,表6所示的CTFE/CHVE几乎是完全交替的共聚物,这是比其他乙烯基酯或丙烯酸酯优异的共聚单体。

注:a—用Fineman-Ross方法计算;
由表5数据显示,在乙烯基单体中的CHVE显示小的r1r2,因而更容易获得交替共聚物。交替排列有利于获得优异的耐候性,因为氟乙烯两侧保护耐UV性能和化学性能差的乙烯基醚,由于结构稳定的氟单元保护了不够稳定的乙烯基单元,从而提供了FEVE树脂优异的耐候性。
综上所述,含C—H乙烯基单体的氟聚合物受其聚合物序列影响,单体活性比(r1、r2和r1r2)及CTFE/乙烯基醚或乙烯基酯的序列数R*由Fineman-Ross方法计算,显示CTFE/乙烯基醚(CHVE)交替聚合的完整度远大于CTFE/乙烯基酯。有人应用核磁共振(13C-NMR)分析研究了CTFE与乙烯基醚(酯)共聚形成的单体序列,研究发现,即使加入的一种单体的含量远远超过其他单体,CTFE/CHVE共聚物也几乎完全交替共聚,而CTFE/VA共聚物除了交替序列,还含有一定量的嵌段序列。这也可以通过测定聚合物的氟含量得到验证。
溶剂型FEVE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对反应单体的纯度要求也很高,杂质含量较高会影响到聚合反应的顺利进行,进而会影响到树脂的质量,一般反应单体要达到聚合级要求,纯度在98%以上。经验证明,共聚单体含水量高,将会导致得到的树脂颜色加深,酸值增大。如果单体中含有阻聚剂,单体在参与聚合反应前,应通过蒸馏等手段去除阻聚剂,否则会影响聚合效率。

4 溶剂、助剂及反应条件的选择
对氟乙烯/乙烯基单体的共聚而言,乳液聚合和溶液聚合都是可以采用的,关键是对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控制,需要根据所需用途有效合成各种相对分子质量及官能团浓度的树脂。从溶剂的利用等各方面的性能考虑,溶剂型FEVE树脂的合成一般优先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但在聚合过程中需要选用合适的溶剂及助剂。由于FEVE树脂产品一般是以溶液的形式提供的,基本上为50%~60%的树脂溶液,也就是说产品中包含了一半左右的溶剂,因此,在聚合过程中进行溶剂的选择时,不仅需要考虑溶剂对聚合过程的影响,还必须考虑溶剂在配制涂料的过程中对涂料的影响。在溶剂型FEVE树脂合成过程中,溶剂的合理选择是一个主要问题,一是溶剂的活性,即对引发剂的诱导分解能力和与链自由基发生链转移反应的能力,要尽量选择惰性溶剂;二是溶剂对FEVE树脂的溶解性能,要选择良溶剂。FEVE 树脂是氟乙烯/ 乙烯基共聚树脂,如Lumiflon是三氟氯乙烯与多种特定的乙烯基醚单体形成的一种无定形的交替共聚物,其在一般的溶剂中具有很好的溶解性能,推算出的溶解度参数(SP值)在8.5~9.0之间,与以往的氟树脂不同,几近所有的酯类、酮类、芳烃都可以作为溶剂,具有作溶剂型涂料用树脂的必备性能。溶解时表观黏度依下列顺序降低:丁酮、醋酸乙酯、甲基异丁基酮、甲苯、二甲苯、正丁醇、Solvesso100、Solvesso150、醋酸乙二醇酯、乙二醇一甲醚、环己酮、乙二醇一丁醇等。当然由于我们常常将聚合所用的溶剂用于涂料的配制中,因此在选择溶剂时,尤其适用于常温固化时,必须注意防止带入会影响固化的杂质,在实际应用中,要求所用有机溶剂纯度高,不含水分和其他悬浮物等,一般要求为工业一级品或聚氨酯工业级。在聚合过程中,通常还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特定助剂,助剂的选择对反应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我们采用不同的助剂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结果见表6。

由表7可见,在聚合反应中,选择加入适当的助剂,不仅可以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得到基本无色、透明、清晰的聚合物溶液,而且可以明显地延长聚合物的凝胶期,使聚合物保证1 a之内不会凝胶。在实验中,我们可知:在选择目前认为适宜的助剂后,得到了几乎无色、透明、清晰的树脂溶液,并可将其放置1 a以上不凝胶。在FEVE树脂合成中,除了单体的选择及配比的调整外,得到单体转化率高,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适当的树脂也是合成的关键。通常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树脂机械性能和耐化学性能比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树脂要好,但其溶解性较差,溶液黏度高,配漆时固体含量不能很高,否则在喷涂时会出现严重的“拉丝现象”,得不到高丰满度高光泽的涂膜,故而希望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降低,溶液黏度降低,这样在配漆时漆液的固含量可以大大提高(一般在50%以上),而固化时发生交联形成体型结构,从而提高涂膜的耐化学性能。而提高反应的转化率,适当控制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不仅需要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压力等,还可以通过添加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来达到。当然,反应温度等的选择还要考虑引发剂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5 阻聚剂的选择
在氟乙烯/乙烯基树脂的共聚和贮存过程中,特别是三氟氯乙烯/乙烯基醚树脂的聚合和贮存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凝胶现象,虽然其机理尚不完全明白,但是在实际生产和贮存中,可以通过添加助剂或阻聚剂进行减缓,碱性的添加剂或许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在贮存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合适的碱性物质可以较好地减缓凝胶的发生,但是必须进行大量的实验摸索,控制适当的比例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6 常见异常情况解决方案的讨论
溶剂型FEVE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聚合反应的温度、氧含量、杂质等几个方面。
(1) 温度的影响:树脂的收率随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温度过高会引起收率下降并使树脂色泽变深。因为温度升高会加速引发剂的分解,使反应速度增加,但链终止的速度也增加,并引起黏度下降,相对分子质量下降。
(2) 氧含量的影响:在树脂的聚合过程中,空气中氧气对聚合速度影响较大。氧对自由基反应呈两重性,在相对较低温度(如<100 ℃)下聚合时,氧极易与链自由基加成生成无再引发活性的过氧化物,起阻聚作用。由于氧的阻聚作用,在溶剂型FEVE树脂聚合反应前需要先除氧,并在惰性气氛下进行反应。但在高温时,氧与链自由基加成生成无再引发活性的过氧化物却能分解成活泼的自由基起引发作用,表现出引发剂的作用。
(3) 杂质的影响:溶剂中的杂质和水分会影响树脂的外观和性能。如二甲苯中若含有杂质铁离子等会产生阻聚作用,影响反应的正常进行,表现为固含量低、黏度低等。如果溶剂中水分含量较高,树脂颜色会加深。共聚单体的纯度对聚合反应的进程和树脂性能影响很大,另外,引发剂纯度也会影响聚合反应速度和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4) 残留引发剂、未反应单体的影响:聚合反应结束后,树脂溶液中残留的引发剂、未反应单体及其他杂质,这些物质的存在会导致树脂在后期存放过程中颜色加深、酸值增加、黏度变大,甚至发生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因此对聚合物树脂溶液的净化处理是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确保提高树脂的性能和获得无色透明树脂溶液的关键。一般聚合后需要对树脂溶液进行过滤及其他净化处理。虽然相对于大多数氟树脂的生产,三氟氯乙烯与乙烯基醚或乙烯基酯单体的聚合速度相对较慢,反应不如常规氟树脂生产激烈,FEVE树脂的生产应该是较为平稳及安全的,但由于通常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进行,聚合物溶液的黏度较大,反应中放出的大量热量不容易带出,从而造成飞温,引起爆聚、凝胶等异常情况,给生产过程带来危险,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精心的操作,调整数值的配方,摸索和优化生产工艺流程。
树脂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发生黄变也是常见的异常现象之一,这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首先,单体的纯度是一种因素,如果其中含有一些杂质和水分可能会造成聚合和贮存时发生黄变;单体和引发剂选择不合适也可能会引起树脂的黄变;反应温度选择不适当同样会引起黄变;助剂和阻聚剂的选择不适当,配比不合适同样会引起黄变;甚至引发剂处理不干净,残留量较大也是引起黄变的原因之一。事实上黄变的真正原因尚不完全明白,上面所提及的也只是经验的积累,因此要真正解决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根据实际研发经验和相关文献资料报道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同样常见的一种异常现象是树脂在生产和贮存中发生的凝胶现象,与发生黄变一样,真正的原因尚待验证,目前认为可能是由于在聚合及贮存过程中,三氟氯乙烯产生了酸性,从而引起带羟基的树脂进行了部分交联所造成的,因而,控制树脂在聚合过程中及贮存时的酸性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7 溶剂型氟碳树脂产业化生产装置的设计
根据以上FEVE产品合成方面的相关讨论意见,在设计FEVE生产工艺路线时,要考虑以下几个生产工序。
(1) 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是整个产业化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也是保证FEVE产品性能和安全稳定生产的关键。精准的计量投料、优良的传热传质、充分的混合效果及有效的温度控制,是确保聚合反应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2) 引发剂的处理
聚合反应结束后,残留的引发剂必须完全处理干净,否则,残留的引发剂会在产品存留过程中,还在发挥着微量的作用,致使产品发生质变,如黄变、凝胶结块等。所以,如何确定引发剂分解温度和分解时间,不能简单以它的半衰期来确定,需要进行专题试验和摸索。目前产业化生产装置中,引发剂的处理主要采取升温并保持一定的分解时间来达到引发剂的处理目的。
(3) 主单体的回收
在进行FEVE聚合反应配方中,主单体是必须过量的,它的过量对与其他共聚单体的交替性聚合有好处,同时,溶解在溶剂中的主单体浓度高,有利于提高聚合反应的速度,但具体主单体过量的比例,是因不同产品的需要而有所不同。对于过量的主单体,反应结束后如果不清除干净,在溶剂中长期贮存,会发生酸性而产生自聚凝胶等情况,且也会发生涨桶现象。为确保产品质量及降低原料成本,在产业化生产装置中,一定要把多余的主单体回收出来,并经一定的处理后,再进行利用。目前,主要的回收方法是通过真空回收冷凝和精馏,达到投料质量指标后再重复利用。
(4) 产品的浓缩
产品的浓度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控制的,一般固含量控制在40%~60%。浓度的控制是通过对反应釜加热真空回收初产品中的溶剂来实现的,回收出来的溶剂可通过计算来确定,同时,也可通过固含量测试来确认。回收来的溶剂可以进一步精馏回收,达到再利用的目的。
(5) 产品浓度调整
此过程也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步骤,上述产品浓缩的过程只是一个初产品的浓缩过程,只有经过产品浓度调整后才能成为可以销售的终产品,在此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防腐剂、阻聚剂等的加入量与终产品浓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
(6) 过滤包装
过滤方式有板框式、滤芯式、纸板式、滤袋式(金属滤斗式)等,主要看是什么样的产品,一般的选择原则是,黏度大或中等的产品适合板框式或滤芯式;黏度中低等的适合纸板式;水性的产品适合滤袋式或金属滤斗式。要使产品的透过率高,选择合适的过滤方式是关键。

8 生产装置控制方案的设计
8.1 聚合反应、浓缩过程温度控制方案
聚合反应釜夹套冷却采用内循环控制,根据釜内温度与夹套出口的温度,自动与内循环冷却水的回流控制阀进行调整,以保证夹套内的冷却水出口温度与釜内温度控制在5 ℃范围内,从而基本能使釜内反应温度控制在1 ℃范围内。内循环冷却系统由冷却器、PLC温控系统、冷热水补充调节阀、回流水调节阀及冷热水混合器等组成,用大流量的反应釜夹套循环水来控制釜内温度。实践证明效果非常理想,是保证聚合反应温度压力在反应期间稳定的关键。在进行分解残留引发剂过程中,温度也要有阶段性变化,不能一成不变。这样有利于提高浓缩效果或分解引发剂效果。
8.2 聚合反应、浓缩过程压力控制
聚合反应的压力主要取决于釜内反应速度和釜内温度。控制好釜内反应速度和反应温度是控制好反应压力的关键。如何控制好反应速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投料的方式,如一次性投入原料和引发剂或用计量泵连续投入部分原料或引发剂;
(2) 搅拌转速的调节;
(3) 反应热的及时移走;如果压力过高,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超高压隐患。
8.3 聚合反应、浓缩过程搅拌形式的选择和转速控制
无极变速控制,根据反应过程和浓缩过程各阶段情况,应该采用相应的搅拌转速,佳的搅拌速度根据反应釜的长径比等综合因素来进行试验和摸索。所以,采用无极变速电机来确保反应过程中的搅拌转速控制,以达到佳传热和传质效果。反应釜的搅拌形式,也要根据聚合产品的情况而定,一般黏度较大的产品,适合转速大的推进式搅拌形式,用大功率电机的推动来实现物料的均匀混合。而黏度一般的则适合多形式的各类板框式搅拌形式。浓缩釜内的搅拌一般采用框板式,转速要比较慢,不适合推进式搅拌。
8.4 产品过滤控制
产品的过滤,是终的质量保证系统,但在过滤时,由于产品的黏度、过滤效率等方面的原因,可能需要在过滤时有一定的温度控制。同时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过滤温度,温度过高会造成产品发黄;过低起不到降低黏度和提高过滤效果的目的。过滤系统根据产品特性不同,采用的过滤方式不同。目前,常用的过滤形式为:
(1) 硅藻土滤饼板框式过滤,适用溶剂型氟碳树脂;
(2) 滤芯式过滤,适用溶剂型氟碳树脂;
(3) 金属丝网漏斗式过滤(或袋式过滤),水性产品采用金属丝网漏斗型过滤器进行加压过滤,分初过滤和细过滤二道过滤。
上述的过滤方式,均有各自的优缺点,主要依据生产厂家的产品特性情况而定。

9 关键设备的设计、选型和材质的选择
9.1 反应釜设计
反应釜的形式:目前在FEVE氟碳树脂的生产上,一般都采用立式带夹套的反应釜。反应釜的设计,考虑以釜内不留死角,温度测点准确,搅拌容易均匀等因素为前提。所以,设置合适有效的釜内档板,与搅拌配合,达到使釜内物料均匀混合和提高搅拌效果的目的。在合理的位置设置多点温度测点,确保能检测到釜内真实的温度。从而利用PLC系统进行自动控制,从而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釜内尽可能不要加装搅拌支撑点,以免积料和清洗困难等问题的出现。
9.2 浓缩釜设计
浓缩釜的搅拌与反应釜的搅拌,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主要功能让溶剂与聚合物充分混合,并便于溶剂被抽出,但随着溶剂的不断抽出,其釜内物料和黏度也将上升,所以,需要相应调整釜内的搅拌速度。一般建议采用带无极调速电机、框板式慢速搅拌器。
9.3 计量泵选型设计
由于不同产品的聚合反应速度不同,为控制反应速度,确保安全,会采取一次性投入全部原料和相关助剂,或采取分批次或连续投料的方法。如果选用连续投料方法,随着反应的进行,连续投加引发剂和相关物料,此适合于反应急烈的反应过程。故选用合适可靠的计量投料泵是个关键。计量泵的选型以实际投料速度为基准,实际投料量为计量泵大量程的80%为基准,这样可提高准确率,减小误差。计量泵高扬程不能高于反应釜设计压力。
9.4 搅拌形式设计
根据物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反应釜和浓缩釜的搅拌形式。
主要有锚式、板式、推进式等搅拌器,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形式。
9.5 相关材质的选择
与物料接触的设备、管道、阀门及相关配件,均应该采用316L材质,否则,产品中会渗透进相关金属离子,在静止安放一定时间后,会出现异常颜色。特别在水性产品中更能明显看出。

10 国内外FEVE 氟涂料树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自1982年日本旭硝子公司首先商品化生产Lumiflon常温固化氟涂料树脂(FEVE)以来,到20世纪末,其产量一直以几乎每年30%增加,FEVE树脂性能和品级也得到了提高和丰富。90年代开始,中央硝子、大日本油墨、东亚合成化学、大金公司等各大日本公司均推出了各自型号的FEVE树脂,极大地丰富了树脂的种类。同时,作为一种新兴材料,人们一直关注其与环境的适应性,着重于符合环境要求的氟涂料树脂和氟涂料的研究。近年来,新型环境友好型氟涂料树脂,不仅对环境无污染,并且节省资源。弱溶剂型氟涂料树脂、高固体分氟涂料树脂、水性氟涂料树脂和粉末型氟涂料树脂等环境友好型氟涂料树脂越来越成为氟碳涂料树脂的主角。
(1) 水性FEVE氟涂料树脂
大金公司的Zeffle SE水性氟涂料树脂是VDF共聚物与PMMA在分子级别上的共混而得到的产品。首先,通过乳液聚合得到VDF共聚物水分散液,再将该分散液与MMA单体的乳化液进行种子乳液聚合,得到的VDF聚合物与PMMA是在每个粒子中是分子水平混合的,PMMA分子中相对弱的酯键能被PVDF保护,因此其综合性能与相应的溶剂型不相上下,耐候性优良,涂膜有弹性、耐溶剂、耐沾污,适合制备室外高档水性建筑涂料。旭硝子公司开发的基于三氟氯乙烯与不同的乙烯基醚的共聚物,用其改性丙烯酸(酯),可以看作是该公司FEVE的改性聚合物,是可常温固化成膜的水分散型涂料和可溶于弱溶剂的环境友好型涂料。用含氟的丙烯酸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进行乳液共聚,可获得氟化的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乳液,可制备性能优良的建筑、皮革用涂料。美国道化学公司开发出一种防污水性涂料是离子型表面活化剂与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自发形成的结构明确的络合物。采用聚2-异丙烯基-2-噁啉唑交联聚含氟表面活性剂制得。含氟表面活性剂在水介质中气-液界面上自组装,在失去溶剂及/或加热的条件下,聚2-异丙烯基-2-噁啉唑与表面活性剂聚合形成共价交联,从而失去离子电荷,—CF3端基在表面紧密排列并取向。由于涂料交联密度高,取向的含氟端基严格固定在表面,可以抵抗污损生物的粘附分子的渗透,同时由于低表面能的优点,涂层与粘附物之间的粘附界面不牢,形成分明的、易脱落的界面,通过高压水冲洗即可清除。资料表明,这种自组装的防污涂料适用于在各种基材上涂装。
(2) 弱溶剂型FEVE氟涂料树脂
常用的FEVE树脂的溶解度参数在8.5~9.0之间,可溶于常用的涂料溶剂(如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醋酸丁酯、酮等)中,但由于该类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形成的涂料黏度较大,难以配制高固体分的涂料,且难以溶于弱溶剂,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采用在分子中引入长支链对其进行改性,成功开发可溶于弱溶剂的FEVE树脂。改性后聚合物不仅具有足够的羟基可进行交联固化,而且能溶于石油系列溶剂,如异构烷烃等,不再必须采用二甲苯等强溶剂,使施工性能得以提高,且对环境的危害大为降低。
(3) 高固体分氟涂料树脂
端羟基全氟聚醚树脂涂料是一种低黏度的低聚物,可制成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建筑面漆和金属卷材涂料,能够溶于常规溶剂,可在常温和高温下固化,与固化剂有良好的相容性,而且可以通过形成低相对分子质量的预聚物配置高固体分的涂料,减少有机溶剂的用量,符合环保的要求。该类涂料的代表产品的商品名为Fomblin ZDOL,基于该树脂的清漆固含量可达79%,色漆可达81%。该树脂现已获得非常好的应用效果。用作卷材涂料具有好的机械及光学性能、杰出的户外耐久性、耐化学药品性、防腐蚀性、耐沾污性。与其他氟树脂涂料及传统的卷材涂料相比,该涂料的大优点是具有耐沾污性,表现为既具有好的可清洗性,又具有自清洁功能,这源于其独特的表面特性,高的疏水性、低的表面能及表面特殊化学官能团的存在。
(4) 粉末型FEVE氟涂料树脂
涂料粉末化是适应环保法规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新的氟碳粉末涂料随着氟碳树脂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性能不断提高。国外有报道用全氟醚聚氨酯和全氟醚聚酯制得一系列氟碳粉末涂料。旭硝子公司研制的CTFE和乙烯基醚为主要单体制成的带羟基官能团的氟树脂,能够在100 ℃熔融,并可用一般粉末涂料生产线生产,该粉末涂料的耐候性、耐久性相当出色。
除了注重树脂与环境的适应性,对树脂的性能及装饰性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大日本公司开始将常温固化氟涂料树脂的研究方向转向耐沾污自洁型氟涂料和环保型的水性氟涂料树脂的开发。其中耐沾污自洁型氟涂料树脂的研究方向包括提高树脂的耐油污或抗雨水划痕(抗雨痕)能力,发表了数十篇专利。根据专利报道,耐沾污自洁型氟涂料的开发主要有两种途径。其
一,通过添加不同的改性单体,使涂料树脂的耐沾污性增加,即通过添加部分含氟单体提高树脂的憎水憎油性,防止油污污染;其二,是在现有氟涂料树脂中添加具有增加涂膜亲水性的材料如亲水单体、树脂、改性陶瓷、纳米二氧化钛等,使沾污的油污可以在雨水的冲刷下自动脱落起到自洁的效果。而树脂的耐候性仍能通过4 000 h的人工加速老化试验(氙灯),涂层的的耐候性至少为普通超耐候氟涂料的90%以上。耐沾污(自洁性)的室温固化氟涂料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研发,直到90年代的中后期才见专利报道,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涂料产品,国外对该项技术的封锁十分严密,不愿与中国进行技术交流。
目前,国外在耐沾污涂料的研究主要为以下几方面:(a) 研制低表面能涂料,提高涂层的憎水憎油性一般认为,聚四氟乙烯(PTFE)是表面自由能低的树脂(表面能18.5 dyne/cm,纯水接触角114°),利用这个特点制成系列防粘性涂料广泛用作各种厨具内部的不沾涂料,还可用在排油烟机、电木手柄上。事实上,利用氟化合物的结构与表面自由能关系,可设计新的更低表面自由能的含氟树脂,进而开发出许多新型涂料。低表面能材料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德国波恩大学的Wihelm Barthlott博士于1997年研究公布的“荷叶效应”(见图5),在放大7 000倍的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荷叶使水和尘埃在其表面的接触面积减少了90%多,水被排除得几乎毫无残留,并带走了每一颗附在水中的尘埃颗粒。依此原理,采用纳米技术,也可得到类似的“海岛”状的涂层结构,该涂层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国内华中科技大学已开展了仿生低表面能材料的研究工作。

涂层的自洁功能除取决于表面自由能之外,还与表面粗糙度有关。适当的表面粗糙度可提供良好自洁性能,表面粗糙度过大或过小,涂层的自洁性会变差。超低表面自由能氟涂料除了适用于耐沾污自清洁型涂料外,经过进一步改性研究,有望用于海上船舰的水下防污,不需加防污剂,消除了防污剂污染海水问题。
针对海上舰船和战备要求,希望使用的涂料品种少、施工方便、综合性能优异,一个涂料品种能满足多种场合的使用要求。耐沾污自清洁有机氟涂料面层的研制正好满足了要求。美国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对耐沾污自清洁氟涂料的研究很深入,应用实例较多。美国华盛顿州海军研究室采用聚四氟乙烯粉末作填料,加入到含氟多元醇中制备聚氨酯涂料,其中PTFE粉末掺入量高达24%,这类涂料具有很低的表面能,优异的自润滑性和耐沾污性能,适用于雷达罩、船壳、飞机蒙皮等。美国另一家公司研制成功了一系列的超级憎水含氟涂层,可有效地减少雨水对飞机、舰船、地面雷达和微波通信系统的信号影响。其M系列超级憎水含氟涂层有非常好的耐久性,在阳光和雨水环境中暴露5~20 a,表面接触角仍可达到150°。另外,M系列超级憎水涂层能防止雨雪的堆积。超级憎水含氟涂层既具高的强度,又有超低的表面能,性能和成本均优于含硅或特富龙(Teflon)的产品。日本研制的自清洁长寿命耐沾污有机氟涂层与水的接触角大于PTFE或PVDF涂层的接触角,耐候性能优异,使用寿命可达20 a。
20世纪90年代初期,英国DESOTO公司已经研制成功飞机蒙皮外表面用的含氟涂料,用于飞机的整机喷涂,其使用寿命可达20 a以上。
(b) 提高涂层的亲水性,减低水与涂层的前进接触角,利用水来带走涂层表面的油性污渍,从而起到自清洁的功能。亲水涂层表面油污的去除机理示意图见图6。

国外的研究表明,憎水性涂料雨迹污渍特别明显,其原因是由于涂膜表面的疏水性(亲油性),雨水被排斥不能均匀流下形成了雨筋,只有亲水性表面才能有效地防止雨迹污染。同时由于具有亲水性,涂膜表面的电阻值降低,不易累积电荷,从而不易吸附尘埃等污染物。并提出,当接触角低于65°时,能够得到足够低污染防雨痕涂料。
(c) 基于纳米材料的耐沾污涂料研究
随着沾污涂料和纳米材料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纳米材料的耐沾污性不仅仅是由于其疏水性。资料表明纳米材料的耐沾污性是依靠其光催化特性使涂膜表面形成亲水基(—OH)而获得高亲水性表面的。文献记载的详细研究认为,纳米材料在光照的条件下,得到“超亲水性”,当光照停止后,重新回到“超疏水”状态。并认为纳米二氧化钛的防污主要机理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分解作用:在光照下纳米材料不断分解聚积于表面的有机物,使吸附的灰尘失去和涂料间的“有机粘合力”。二是其超亲水性:在涂料表面产生一层水膜,将油性污染物与表面隔绝。通过以上的双重作用,使涂料保持长久的耐沾污效应。
我国FEVE树脂的研发和生产始于20世纪90年代,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现在正步入市场发展期。随着我国涂料行业的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预计21世纪FEVE氟树脂涂料将获得超常规发展,并将形成以氟树脂涂料为主导的高性能涂料市场,一是一大批国内氟树脂涂料厂家和专门的氟涂料研究机构的崛起,为氟碳涂料的市场竞争奠定了企业基础和技术基础;其次,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氟树脂涂料国家行业标准的颁布,为氟碳涂料的发展奠定了行业基础和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2002年,建设部下文将含有硅丙烯酸涂料氟树脂涂料作为我国外墙优先发展的高档涂料,推荐在高层建筑上广泛使用。2004年,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将交联型氟树脂涂料作为行业标准送审,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FEVE氟树脂涂料市场以及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第三,国内一大批工程及各行业相继应用氟碳涂料,包括国家体育中心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建筑开始指定使用氟碳涂料,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同时,国家一些重大的桥梁及管道等钢结构防腐和工业设备开始大量采用氟碳涂料,使氟碳涂料的优异性在市场应用中不断获得肯定,市场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四是价格的平民化和市场应用的多元化及应用配套技术的完善,使氟碳涂料替代其他涂料品种,实现涂料产业的升级换代成为现实,极大地拓展了氟碳涂料市场的发展空间。
虽然,就国内氟涂料树脂而言,其品种和规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与国外的树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单体品种、合成工艺控制和成本考虑等多方面原因,目前国内氟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偏低,颜色外观、耐候性和耐介质性能等要远低于国外产品。由于氟树脂涂料性能优异,可应用于众多领域,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以住氟涂料的新型氟树脂涂料。根据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分析,我国氟树脂涂料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发展。
(a) 提高施工性
过去氟树脂涂料难以普遍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施工不方便,而目前市场上的常温固化的氟树脂涂料正是对这方面进行了改进,使其可应用于众多领域,应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b) 保留其高耐火性
氟树脂涂料大优点是高耐火性,因此在各性能发展的同时,应保持高耐火性。
(c) 低公害化,即向水乳液型方向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用户将寻求无毒、高质量的涂料,因此不含或含有少量有机溶剂的氟树脂涂料将受到欢迎。
(d) 高光泽
目前氟树脂涂料的光泽大约在80(60°)以下,因此发展高光泽氟树脂涂料对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物有重要意义。
(e) 进行耐沾污涂料树脂的研究
普通的氟涂料树脂静电吸附力强,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亲水性差,尤其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容易吸附污物,并且嵌入其中,无法自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极易受到污染,且清洗困难,这将直接使得涂层的维护费用增加,使其无法成为真正的免维护、长寿命涂料。
 









打赏
广告位
 

相关有机锡应用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3761290006

微信咨询

QQ交流群

在线客服

售后服务

回到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