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盐替代环氧富锌涂料中的锌粉制备环氧锌粉底漆

   日期:2022-03-30     浏览:198    
核心提示:磷酸盐替代环氧富锌涂料中的锌粉制备环氧锌粉底漆马少妹1,陈燕1,徐家燕2,梁建新2,邹玉琴1,袁爱群1(1.广西民族大学
磷酸盐替代环氧富锌涂料中的锌粉制备环氧锌粉底漆

马少妹1,陈燕1,徐家燕2,梁建新2,邹玉琴1,袁爱群1
(1.广西民族大学化学与生态工程学院化学与生物转化过程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6;2.广西柳州市造漆厂,柳州545005)

环氧富锌底漆[1-2]是一种牺牲阳极型防腐涂料,应用领域和范围涉及到石油化工设备、海上或近海建筑物、交通运输机械、工程机械和各种储罐等防腐蚀要求较高的钢铁构件的表面防腐处理。早期,国内外防腐工程为了追求涂层导电而发挥牺牲阳极的作用,以延长富锌涂层的使用寿命,通常采用高干膜含锌量法,即料浆中锌粉的加入量高达80%(质量分数,全文同)以上,如此高的锌粉添加量已大大超过了临界颜料浓度,因此漆膜是多孔的,这就必然会影响到涂料某些方面的性能.如果施工时增加涂层的厚度,还会使涂层在干燥过程中收缩而易出现裂纹,另外,施工过程中锌粉的沉淀也容易堵枪而影响涂装质量和施工效率;此外在焊接和切割时还会产生大量的锌蒸汽,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产生“锌热病”。铅锌组织的研究报告[3]认为,锌粉含量的多少与涂层的防腐蚀性能并无直接关系,某些含锌量高的涂层防腐蚀性能并不优异,而含锌量低的涂层其防腐蚀性能也不差,富锌涂料涂层的防腐蚀性能和有效寿命并非完全取决于涂层的锌含量。目前,环氧富锌底漆趋向于低锌化,干膜内锌粉的质量分数在40%~50%之间。在富锌涂料问世初期,曾有人试图用填料部分代替锌粉,但发现即使代替l0%的用量也会造成防腐蚀性能的大幅度下降,后来国外发现磷化亚铁是良好的电导体和热导体,可以产生电流的保护作用,于是采用磷化亚铁较大量地取代锌粉,取得成功。为了获得防护效果好、成本低的环氧锌粉底漆,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选取性能更合适的防锈颜料,制出高性价比的环氧锌粉底漆。

1 实验
1.1 材料
三聚磷酸铝APW-1(以下简称33号颜料),钼酸锌(以下简称34号颜料),磷酸锌(以下简称35号颜料),601# 环氧树脂液,分散剂,复合磷酸锌,滑石粉,沉淀硫酸钡,钛白粉,膨润土粉,锌粉,云母氧化铁,固化剂,以上原料均为市售工业级产品。
1.2 涂料的制备
1)26# 涂料的制备。按照表1称取13.2g锌粉和6.8g复合磷酸锌并加入少量混合溶剂润湿,润湿约30min后加入13.6g环氧树脂液和其他原料搅匀,研磨至要求细度后再加入3.6g固化剂混匀。2)33#,34# 和35# 涂料的制备。将33号颜料、34号颜料、35号颜料分别替代配方中的复合磷酸锌,依次按表1配方加入配方中的颜填料,搅匀,研磨至要求细度,加入固化剂混匀。
表1 实验配方


1.3 涂料的性能测试
将上述漆料均匀涂刷于钢板上、漆膜厚度(45±5)μm,干燥封边后,室温浸泡于3.5%的NaCl溶液中,测试不同时间下的电化学阻抗谱(EIS),记录涂层表面腐蚀情况。其中,漆膜的耐盐水性按照GB/T 1771—99进行测定,其他技术指标按照GB 6747—86进行测定。电化学测试仪器为上海辰华仪器公司的CHI660C型电化学工作站,采用常规三电极体系,室温、敞开环境下进行实验。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SCE),辅助电极为铂片电极,工作电极为自制防腐涂料涂覆的钢板,涂层的各参数均由Zsimpwin软件拟合得到。

2 结果与讨论
2.1 复合磷酸锌替代环氧富锌涂料
在环氧富锌涂料原配方基础上,采用复合磷酸锌替代其中的部分锌粉,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找到影响涂料防腐蚀效果的因素,发现树脂、锌粉、颜料、填料等组分的加入量对涂层耐腐蚀性能、附着力、抗冲击等有影响,而溶剂、固化剂则对涂刷、涂层干燥时间等有影响。本实验根据影响耐腐蚀的因素设计正交实验(见表2),以盐水试验中涂层开始起泡时间为考核指标,实验结果见表3。
表2 影响因素和水平


由表3正交实验结果的极差计算可知,影响环氧锌粉底漆耐腐蚀性能主要因素是磷酸盐的用量,顺序是:B,A,D,E,C,较好水平是:B2A2D2E2C1,即磷酸盐6.8g、环氧树脂13.6g、锌粉13.2g、氧化铁7.2g、填料5.2g,此配方涂层的性能经测试达到HG/T3668-2000(2型)指标。
2.2 几种颜料在环氧锌粉底漆涂层中的电化学阻抗图
图1和图2分别是几种不同防锈颜料的环氧锌粉底漆在3.5%NaCl溶液中,不同浸泡时间的EIS图谱及拟合的等效电路图,可以发现它们的等效电路图与普通的有机涂层略有不同。从涂层结构看,与26# 含有较多的锌粉的有机涂层相比,其他的含锌粉降低一半,这样的涂层相当于有机层与锌粉层串联而成,有机层涂刷厚度还是不均匀的,锌粉分散均匀程度也不很理想,这两种不均匀性引起了阻抗图谱的弥散效应[5]。




从图1的EIS图和局部放大图可以看到,阻抗谱呈现3个变化阶段。在初期,35# 在浸泡初期和中期,EIS图谱表现为高频区和低频区两个时间常数,其他的阻抗图谱的形状为高阻抗的单容抗弧,随着时间的延长容抗弧半径总的趋势是逐渐减小的,这段时间对应的涂层劣化过程为涂层渗水阶段。浸泡中期,除了26#涂层变化不明显外,阻抗谱从一个单容抗弧逐渐过度到双容抗弧,阻抗谱高频段圆弧半径迅速减小,低频段信号发生明显波动,开始出现两个时间常数特征。第二个时间常数的出现说明此时腐蚀性介质已经渗透到涂层/基底界面,界面区基底金属腐蚀反应开始发生。后期,阻抗谱低频段出现了代表扩散特征的Warburg阻抗,原因可能是随着界面区腐蚀反应的不断进行,越来越多的腐蚀产物在界面局部腐蚀区域不断聚集、沉积而使得腐蚀反应为传质过程所控制,代表界面腐蚀反应的低频半圆被Warburg扩散阻抗所掩盖,这段时间的涂层劣化过程可称为基底金属腐蚀发展与涂层失效阶段。
2.3 环氧锌粉底漆中各种防锈颜料的性能
将EIS拟合,得到不同时间下涂层的电阻和涂层电容数值,分别对时间作图,如图3所示。


 与有机涂层浸泡初期的电阻、电容变化规律相似,各涂层电阻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电容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涂层的电阻均小于有机涂层常规的电阻值[6],特别是26# 电阻值在105Ω·cm-2以下,说明环氧锌粉底漆涂层中的有机树脂层比常规的有机涂层要薄,在所选定的33,34,35号颜料中,以33号颜料为活性防锈成分的涂层表现出较为优异的腐蚀抑制性能,其涂层电阻大,电容小,且整个实验过程中变化不大。结合涂层的盐水浸泡试验结果(见表4),可以看到33# 的防锈效果优于34# 和35#,而且33-35号颜料均优于26# 涂料中的复合磷酸锌。颜料防腐蚀性能的顺序为:33号>35号>34号>复合磷酸锌。所以在环氧锌粉底漆中,要部分代替其中的锌粉,以33号效果好。这也说明在环氧锌粉底漆中,33号颜料提高了涂层对腐蚀介质的屏蔽作用,所得涂层的憎水性强,腐蚀介质难以进入,提高涂层的防腐蚀性能。
2.4 环氧锌粉底漆中防锈颜料的性能分析
从2.1的EIS分析和等效电路图可知,用其它的防锈颜料代替环氧富锌涂料中部分锌粉制备环氧锌粉底漆后,涂层的防腐蚀性能是由锌粉层和有机涂层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对早中期性能来说,达到了环氧锌粉底漆的指标,但是这种环氧锌粉底漆电化学测的电阻都不高,说明这些防腐底漆不能单独做为防腐蚀涂料使用,还必须与其他的中涂漆、面漆配合使用,才能发挥其长效作用。用磷酸盐代替富锌涂料中的锌粉是可行的,其中以三聚磷酸铝APW-1为优,这可能是因为在环氧锌粉底漆中,由于早期的片状锌粉牺牲阳极保护和屏蔽效应,弥补了三聚磷酸铝早期防锈性能欠佳的缺陷。到了中后期,三聚磷酸铝优异防腐蚀性能得以充分发挥,与锌粉协同提高耐腐蚀性能。尽管钼酸锌中的钼酸根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认为其具有阳极钝化作用,但在代替锌粉过程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可能是锌粉极强的牺牲阳极保护基体金属作用,抑制了钼酸根与基体铁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缘故。
3 结论
1)复合磷酸锌可以取代环氧富锌涂料中部分锌粉,制备环氧锌粉底漆。
2)在环氧锌粉底漆中,APW-I、磷酸锌和钼酸锌的防腐蚀性能优于复合磷酸锌,与钼酸锌、磷酸锌相比,APW-I能显著提高涂层的屏蔽作用和涂层与金属基材的附着力,防止涂层与基材产生剥离,因而防锈性能明显地提高,但性价比等技术指标仍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考察。
3)本实验的环氧锌粉底漆防腐蚀效果是由锌粉层和有机涂层协同作用的结果,建议与其它的面漆配合使用以进一步提高其防腐蚀性能。
 









打赏
广告位
 

相关有机锡应用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3761290006

微信咨询

QQ交流群

在线客服

售后服务

回到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