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性环氧固化剂的制备及其水性环氧涂料的性能研究
周建萍,赵海芳,刘志雷,曾庆煜
(南昌航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南昌330063)
传统的环氧涂料在绝缘、防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1],但是由于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人类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具有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溶剂型涂料受到了日趋严格的使用限制,因此,不含挥发性有机溶剂的水性环氧涂料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2-4]。市场上已投入应用的水性环氧树脂涂料大都是双组分的[5-7],不仅需要分装储运,且存在适用期和水释放等问题,因而单组分水性环氧涂料的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单组分水性环氧涂料的开发,关键在于潜伏性固化剂。笔者所在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利用甲醛对双氰胺进行改性,合成了用于单组分水性环氧涂料的潜伏性固化剂,并研究了其配制的水乳型环氧涂料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类水性涂料漆膜性能优良,但在室温储存期只有4个月,漆膜耐水性也有待提高[8]。酚醛树脂作为环氧树脂的潜伏性固化剂,具有固化速度快、与环氧树脂相容性好、固化物耐热性好且耐水性优良的特点。结合前期的研究基础,文中采用双酚A型酚醛树脂对双氰胺进行改性,以期结合酚醛树脂和双氰胺的优点,获得乳液稳定、储存期长、漆膜性能优异的水性环氧涂料。
1 实验
1.1 主要原材料
双氰胺、多聚甲醛、双酚A,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环氧树脂E-51,工业级,蓝星化工有限公司;单环氧化合物A、乳化剂,均为自制。
1.2 潜伏性固化剂的合成
按照多聚甲醛与双酚A物质的量比为1∶1,每1mol双酚A加5mL溶剂,在反应装置中加入多聚甲醛、双酚A、催化剂及溶剂丙二醇甲醚,于80 ℃反应45min,再加入一定量的双氰胺,升温至120℃反应,取样滴定测甲醛含量,以确定反应程度,达到标准后,得到酚醛改性的双氰胺,取样用于红外光谱测试。反应方程式如下:
后加入一定量的单环氧化合物A,在120℃继续反应,当体系变成无色透明后,减压蒸馏溶剂,得到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
1.3 单组分水性环氧涂料的配制
将一定量的乳化剂、E-51环氧树脂及45%的潜伏性固化剂(文中涉及的固化剂用量均为占环氧树脂质量的百分比)混合后,采用相反转法配制乳液,用水稀释后得到固含量为50%的单组分水性环氧涂料。取样用离心机进行离心稳定性测试,离心稳定的涂料用BT-9300H型激光粒度分布仪进行粒径测试。为作比较,将双氰胺进行研磨并过400目筛,得到粒径小于37μm 的粉体,然后取一定量(环氧树脂质量的10%)高速分散到固含量为50%的环氧树脂水乳液中,马上取样固化,得到的漆膜用于性能测试。
1.4 测试
1)红外光谱。采用KBr压片法,在BRVKER公司VERTEX70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上测得。
2)固化剂固化性能。采用Diamond TG/DTA分析仪对潜伏性固化剂/环氧树脂体系进行固化性能测试,温度范围30~250 ℃,升温速度分别为5,10,15℃/min,气氛为高纯N2。
3)漆膜性能。将配制好的水性环氧涂料于室温(25℃)下高速搅拌15min,之后取样制备漆膜,采用ZKGJ型光泽仪测试漆膜5个不同部位的光泽度,每15天为一个测试周期。漆膜的表面形貌采用DM1500型金相显微镜放大40倍拍摄。实验中,漆膜按照GB/T 1727—79进行制备。
2 结果与讨论
2.1 酚醛改性双氰胺的红外光谱表征
图1为双氰胺改性前后的红外光谱图。可以看出,在改性后的双氰胺图谱上,3 330~3 444cm-1处—NH2的N—H 伸缩振动吸收峰消失,1 646cm-1和1 589cm-1处—NH2 的N—H 弯曲振动吸收峰也消失,可见改性产物中不含—NH2,说明双氰胺的—NH2基团参与了反应;在2 175cm-1处出现了双氰胺结构中氰基(—C≡N)的特征吸收峰,说明体系中的氰基未参与反应。由此可见,双氰胺与其它胺类化合物一样,与酚醛反应时,是—NH2 参与反应。
图1 双氰胺改性前后的红外光谱图
2.2 单环氧化合物A用量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实验中发现酚醛改性的双氰胺黏度较大,用其作固化剂配制的乳液稳定性差,在放置过程中很容易分层,因此采用单环氧化合物A对酚醛改性双氰胺进行进一步改性,以增加水性环氧乳液的稳定性。
表1 单环氧化合物A用量对乳液稳定性和粒径的影响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加入单环氧化合物A量少时,乳液的稳定性差,当其用量逐渐提高时,乳液稳定性提高,粒径变小。当加入量为双酚A投料量的0.8倍时,乳液粒径稳定。以后的实验中,固化剂都为以该比例合成。
2.3 潜伏性固化剂/E-51环氧树脂的固化行为
2.3.1 固化剂用量的影响
固化剂的用量对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固化反应有很大影响,若固化剂用量少,环氧基反应效率低,交联固化反应进行就不,相应的放热效应就小;反之,若固化剂超量,则固化效率低,导致交联密度低,降低产物分子量,同时过量的固化剂会吸收反应热,使得固化反应总的放热量减少。只有固化剂用量佳时,固化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可以通过体系固化的DTA放热曲线确定固化剂的佳用量[9]。图2为潜伏性固化剂用量分别为35%,40%,45%,50%时,以相同升温速率(10℃/min)进行固化反应所测得的DTA 曲线。可以看出,固化剂用量不同,放热峰面积也不同,当用量为45%时,放热峰面积大,即固化过程中放热量多,固化为完全。因此,固化剂的佳用量为45%,以后的实验中,均以此用量的固化剂配制涂料。
图2 不同配比的固化剂/环氧树脂体系的DTA曲线
2.3.2 固化温度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