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友好型稀土长余辉发光涂料

   日期:2022-04-13     浏览:169    
核心提示:稀土激活碱土金属铝酸盐发光材料是指以稀土元素,特别是以Eu(铕元素)为激活元素,以碱土金属铝酸盐为基体的一类发光材料,其中
稀土激活碱土金属铝酸盐发光材料是指以稀土元素,特别是以Eu(铕元素)为激活元素,以碱土金属铝酸盐为基体的一类发光材料,其中Eu 和Dy(镝元素)共激活的铝酸锶SrO·nAl2O3 :Eu,Dy 是代表产品,它是20 世纪9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发光材料。此类发光材料具有其他发光材料无法比拟的优点,而成为当今研究开发的热点。稀土激活碱土金属铝酸盐发光材料的特点是起始亮度高、余辉时间长(>12 h)、无放射性危害,被称为绿色节能发光材料。在SrO·nAl2O3 :Eu,Dy 发光材料中,随着SrO/Al2O3 配比不同,荧光的波长和余辉时间也不同:对于SrO·Al2O3 :Eu,Dy,激发后发出黄绿色光,波长峰值520 nm ;而2SrO·3Al2O3 :Eu,Dy,激发后发出蓝绿色光,波长峰值490 nm。后者的余辉时间长于前者,但初始发光强度却相反。通过改变SrO/Al2O3 摩尔比、Eu 和Dy 的掺杂量、矿化剂B2O3 的用量,以及用CaO、MgO、BaO 部分或全部取代SrO,或加入它们的复合物等,可以制得一系列碱土金属铝酸盐发光材料,其中加入部分SiO2,可以制得稀土激活碱土金属铝硅酸盐发光材料。

1 新型环保发光材料的制备
SrAl2O4 :Eu,Dy 是一种新型环保发光材料,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激发光谱及发射光谱见图1。


1—激发光谱;2—发射光谱
图1 SrAl2O4 :Eu2+ ,Dy3+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
下面介绍一些制备该发光材料的方法。
1.1 高温固相法
高温固相法是制备Eu2+ 激活铝酸锶发光材料的传统和应用早、多的方法。该法以Al2O3、SrCO3、Eu2O3、Dy2O3 为原料,再加入一定量的助熔剂(如硼酸),混合磨细后,一般先经过高温(约1 350℃)煅烧,再在稍低温度,2%H2+98%N2 气氛下,使Eu3+ 还原成Eu2+ ;亦可采用密闭空间中放置活性炭的方法。后经过冷却,碾细,过筛,即得产品。此法工艺简便,微晶的晶体品质优良,利于工业化生产。
1.2 溶胶- 凝胶法
溶胶- 凝胶(Sol-Gel)法是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纳米粉体合成方法。它的主要优点在于可在较低的温度下合成产品,且产品粒径小,均匀度较好。采用该法合成SrAl2O4 :Eu2+,Dy3+ 时,母体材料是含铝的有机化合物溶液,配以激活剂、共激活剂、助熔剂、催化剂的有机化合物溶液或化合物水溶液,混合后,加入水,保持2~3 d,形成凝胶,经干燥,灼烧除去有机物后,再在N2+H2 气氛或活性炭气氛下灼烧还原,制得发光材料。用溶胶- 凝胶法可以制备出发光性能很好的发光材料,反应也可以很好地控制。
1.3 燃烧法
针对高温固相法制备的发光材料粒子较粗,经球磨后晶形遭受破坏,从而使发光亮度大幅度下降的缺点,开发了燃烧法制备技术。Kingsley 等人将一定量的Al(NO3)3·9H2O、Sr(NO3)2·4H2O 和尿素,用少量水溶解,将所得溶液放入温度恒定在500℃左右的马弗炉中,起初溶液沸腾,然后开始脱水,分解,并伴随产生大量的气体(主要是NO 和NH3),接着开始起泡,膨胀,泡沫破裂并燃烧,发出白色光。所得产品为一种多孔泡沫状的SrAl2O4,产物相单一,合成的发光材料具有相当的适应性,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使Eu3+ 还原成Eu2+,而不需要还原保护气氛。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炉温大大降低,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合成方法。

2 发光涂料的发光机理
发光涂料基料、激活剂和辅助激活剂(又称敏化剂)的合理选择,是确保发光涂料具有优良长余辉性能的重要保障。其中基料必需提供合适的晶体环境;激活剂离子必需是具有相对较低的4f → 5d 跃迁能的稀土离子;而三价的辅助激活离子不等价取代二价的碱土金属离子后形成不同深度的陷阱,用于存储电子或空穴。当光束入射到固体发光材料时,发光中心的不同类型亚层之间存在能级交错现象的电子就会在其离子的基态和激发态之间发生跃迁,此时光束的能量就会转移给被激发的电子,即该波长的光被吸收。但激发态的电子处于一种亚稳态,一旦停止光照,该电子就会释放该波长光的能量,跃迁回基态,从而引起该物质发光,即是一种蓄能发光过程。当用365 nm 紫外光激发SrAl2O4 发光体时,Eu2+产生4f → 5d 跃迁。辅助激活离子Dy3+ 的加入,改变了晶格的形状,使晶格发生畸变,从而产生了杂质能级(陷阱能级),这种杂质能级主要是由Dy3+ 的加入产生的,并且Dy3+ 取代Sr2+,导致空穴的产生,所以陷阱能级是相对均匀的空穴产生的施主能级。这一能级位于Eu2+ 的激发态能级与基态能级之间。当电子受激发从基态到激发态后,一部分电子跃迁回低能级产生发光,另一部分电子通过弛缓过程储存在陷阱能级中,当陷阱能级中的电子吸收能量时,重新受激,回到激发态能级,再跃迁回基态能级而发光。陷阱能级中的电子数量多,则余辉时间长;吸收的能量多,使电子容易克服陷阱能级与激发态能级之间的能量间隔(ET),从而产生持续发光现象。但并非吸收能量持续增加就会使余辉时间延长,若足够的能量使陷阱能级中的全部电子一次性返回激发态能级,则不利于余辉时间的延长;反之,吸收的能量很少,不足以使陷阱能级中的电子返回激发态能级,也观察不到长余辉现象。因此余辉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陷阱能级中的电子数量及其返回激发态能级的速率,余辉的强度则取决于陷阱能级中的电子在单位时间内返回激发态能级的速率。稀土元素掺杂的碱土铝酸盐的发光时间主要由其发光的衰减特性和陷阱效应决定。稀土元素掺杂的碱土铝酸盐的衰减是与温度有关的指数衰减,温度越低,光强越弱;温度升高,光强很快增大,衰减时间大为缩短。当涂层处于光照条件下,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另一部分光线进入涂层内部。进入涂层内部的光线有一部分被发光颜料所吸收,使发光颜料中的分子受
到激发,当这些分子返回基态时会以辐射形式发光,因此,发光涂料的发光性能主要取决于发光材料的性能。稀土离子掺杂碱土铝酸盐光致发光过程大致可分为3 个阶段:光的吸收、能量的传递、光的发射。光的吸收和发射都发生在能级之间的跃迁中,都经过激发态,激发态的运动就是能量传递的过程。
3 发光涂料性能的影响因素
3.1 基料树脂的选择
基料树脂应选择不易降解,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耐溶剂性强,能耐酸,并对多种盐具有很高的容忍度,对多孔、亲水表面有很强的附着力,能形成坚韧、耐撕裂以及耐磨性良好涂膜的树脂。若涂料中基料树脂用量过大,则涂料黏度太大,不易施工,且透明度差,透光性不好;若树脂用量过小,刷涂时易出现流挂,流平性差。因此,发光涂料中基料树脂用量以30% 左右为宜。发光涂料的耐光性和耐久性除与发光材料有关外,也取决于所用的基料树脂。选用的基料树脂与发光材料的匹配性要好,要求发光材料在成膜物中能均匀地分散;基料树脂无色透明且透光性良好,特别是它的紫外线透过率高,能更好地显示发光效果;由于发光材料为弱碱性物质,所以基料树脂好为中性或弱碱性,如果用水性树脂制备水性涂料,发光材料需要进行表面耐水处理(包膜处理)。
3.2 发光材料的影响
发光材料的粒径对涂料施工和发光强度有很大影响。发光材料的粒径大,则涂料易沉淀,分散不均匀,影响施工性能,涂膜表面粗糙;发光材料的粒径太小,发光性可能受到破坏,余辉时间不持久。从涂料加工性能来看,发光材料的粒径越小越好,以大于360 目为宜。发光材料的粒径对发光涂料的发光亮度也有很大影响。如果其粒径过小,达到纳米级时,当Dy3+ 和Eu2+ 的相对含量发生变化,或者是由于纳米粒子的小尺寸效应,使发光涂料发光亮度降低,甚至不发光。但是发光材料的粒径也不能过大,一般应将发光材料的粒径控制在1~50 μm 范围内。发光材料的用量对涂料性能也有很大影响。用量少,其总的发光强度较弱;随着发光材料用量的增加,涂膜发光强度明显增大,但发光材料达到一定用量后,发光涂料的发光强度趋于稳定。另外,由于发光材料价格较贵,其用量过大会增加涂料的成本。综合考虑,发光材料用量以10%~20% 为宜。
3.3 助剂的选择
目前发光涂料普遍存在发光材料易沉淀、表面不平整、发光不均匀、物理机械性能不高,以及耐冲击性、耐磨性和耐水性差等现象,所以在涂料体系中必须加入适当的分散剂、防沉剂、防流挂剂、消泡剂、增韧剂、纳米材料、助发光剂等,以制备出性能优异的蓄能型发光涂料。SrAl2O4 :Eu2+,Dy3+ 发光材料的耐水性较差,在水中浸泡或长久地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水对其有潮解作用,生成铝酸锶水合物(SrAl2O4·nH2O)及锶的水合物[Sr(OH)2·nH2O],使晶型发生改变,逐渐降低SrAl2O4 :Eu2+,Dy3+ 的发光亮度,直至失去发光性能。需要对该发光材料进行表面改性或包覆处理,改变其表面特性,提高产品的耐水性和耐候性,并改善发光材料在涂料中的分散性、相容性。稀土硅酸盐或稀土铝酸盐颗粒的表面包覆纳米防水层(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硅)后,该类发光涂料的发光强度可提高20% 以上,余辉时间延长40% 以上,耐水擦拭性达5 000 次以上。针对目前常见发光涂料存在耐冲击性差、耐磨性不好、实干慢等问题,笔者采用环保节能型光固化涂料体系,只需几秒钟就能完全固化,添加特殊增韧剂,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3.4 填料的选择
发光涂料除应具有发光特性外,还应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及适宜的成本,可选择添加碳酸钙、滑石粉等填料。碳酸钙可改善涂膜的平滑性,降低成本。由于碳酸钙的折光率为1.58,与基料树脂的折光率相近,因此它对光不具有遮盖力,但与滑石粉一起使用,能增大涂膜的厚度和均匀性,增强涂层的机械强度。滑石粉为白色粉末,质轻软,有滑腻感,化学稳定性极好,遮盖力低,着色力小,吸油量大,能防止发光材料沉淀结块,防止涂膜流挂和龟裂,提高涂层的柔韧性、耐水性和耐磨性等。
3.5 涂层厚度的影响
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涂层的发光亮度也随之增加,但是当涂层厚度达到某一值时,涂层发光亮度的增加速率变小,这是因为发光亮度是由单位面积内包含的发光材料的数量决定的,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单位面积包含的发光材料的数量也增加。然而当涂层厚度达到某一值时,由于涂层遮盖力的作用,在涂层底部的发光材料对发光涂料发光强度的贡献减小,所以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发光涂料的发光强度增加不再明显。
3.6 温度的影响
A 是Eu2+ 的基态能级,B 是Eu2+ 的激发态能级,C 是掺入的杂质离子或者基质中的一些其他缺陷所产生的陷阱能级(见图2)。在外部光源的激发下,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过程1);一部分电子跃迁回低能级,产生Eu2+ 的特征发光(过程2);另一部分电子则通过弛缓过程被陷阱能级捕获(过程3)。当存储在陷阱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重新受激发回到激发态,然后跃迁回基态而产生发光 。低温不利于电子从陷阱能级中受激发回至激发态,所以低温时发光强度较低;当环境温度提高时,有利于在陷阱能级中的电子受激发回到激发态,所以温度较高时发光强度较强。

图2 能级位移坐标模型
4 结语
稀土铝酸盐长余辉蓄能发光涂料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绿色”涂料被广泛应用。它的这种特点主要是发光材料赋予的,目前开发的稀土铝酸盐发光材料耐水性差,发光颜色单调,对发光机理的研究还停留在推测层面上,对其进行有机- 无机杂化的化学改性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它正朝着提高发光强度、延长余辉时间、环境友好、发光颜色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相应的发光涂料也由溶剂型向水性、由双组分向单组分方向发展。我国在发光材料的研发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发光材料以及发光涂料的应用水平仍赶不上英、日、美等国家。由于发光涂料用途很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开发性能和使用效果更好的长余辉蓄能发光涂料仍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打赏
广告位
 

相关有机锡应用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3761290006

微信咨询

QQ交流群

在线客服

售后服务

回到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