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木器涂料用室温自交联乳液的合成
□ 石德付,邱绕生,李 纯,张浩君
( 南京长江涂料有限公司,南京 210047)
0 前 言
当今涂料工业发展都遵循4E(即经济、效率、生态、能源)原则,近期上更倡导低碳经济,中国也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来约束、引导涂料工业朝有利于环保的方向发展[1]。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溶剂型木器涂料的危害性,室温自交联水性木器涂料因其较低的VOC含量正在逐步取代溶剂型涂料作为木质制品的保护涂层。由于以水为溶剂且使用简便,在DIY面漆市场以及工业木器涂料市场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2]。传统的以水性丙烯酸乳液(PA)、水性聚氨酯分散体(PUD)、丙烯酸改性聚氨酯(PUA)[3]为成膜物质的单组分水性木器涂料在上述市场已被广泛采用。不过,涂膜硬度、耐划伤性、抗粘连性的不足是上述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和阻碍了室温自交联水性木器涂料的进一步推广。为此,本研究通过自制功能单体制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提高了涂层的硬度、耐水性。
1 试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丙烯酸(AA)、正硅酸乙酯(ES)、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反应型阴离子乳化剂(PAS)、反应型非离子乳化剂(PAE)、过硫酸钾(KPS)、碳酸氢钠(NaHCO3)、叔丁基过氧化氢(TBH)、吊白块(SFS)、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己二酸二酰肼(ADH)、二丙二醇甲醚(DPM)、氨水。以上原料皆为工业级。
1.2 合成工艺
在烧杯中,加入ES、AA、A-151、DPM、去离子水搅拌升温至25 ℃,搅拌至溶液透明,保温2 h。适量去离子水、复合乳化剂混合后搅拌至溶解,并在搅拌的同时慢慢滴加混合单体(MMA、BA、AA、NMA),预乳化30 min制得核预乳液备用;取制备好的硅溶胶与适量去离子水、复合乳化剂混合后搅拌至溶解,并在搅拌的同时慢慢滴加混合单体(MMA、BA、AA、GMA、DAAM),预乳化30 min制得壳预乳液备用。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底料(适量去离子水、复合乳化剂及全部的缓冲剂)搅拌升温至40 ℃,加入25%核预乳液分散5 min,通入氮气,并升温至65 ℃,加入15%(质量分数)的引发剂溶液,升温至80 ℃制备种子,待乳液变蓝,反应瓶内无明显回流后开始滴加剩余核预乳液及35%引发剂溶液,2 h滴完,保温1 h,然后滴加壳预乳液及50%引发剂溶液,2 h滴完,保温1 h,降温至65 ℃滴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后消除,再保温30 min,冷却至室温并用氨水中和至pH值为8左右,加入一定量的ADH,过滤出料。
1.3 性能的测定
凝聚率用称重法测定,钙离子稳定性用0.5%CaCl2测定;黏度用SNB-1旋转黏度计;涂膜主要性能根据GB/T 23999-2009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乳化剂对乳液外观和钙离子稳定性的影响
在核壳型种子乳液聚合中,一般采用非反应型引发剂合成乳液,但是非反应型乳化剂在涂膜中容易迁移,影响涂膜性能。因此,本研究中采用反应型阴离子乳化剂PAS和反应型非离子乳化剂PAE合成乳液,提高涂膜性能。由于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将直接影响引发速率及链增长速率、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及乳液离子的浓度、乳液粒径及粒径分布等,因此乳化剂是影响乳液稳定性和控制新离子生成的重要因素,也是种子乳液聚合成败的关键。调整复合乳化剂在核层、壳层中的用量,研究其对乳化剂聚合稳定性的印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随着核/壳层中复合乳化剂的增加,乳液聚合稳定性先增加后降低,黏度逐渐降低、外观逐渐变好再变差。核层复合乳化剂减少,核层聚合物则会减少,单体的转化速度得到抑制,壳层过多的复合乳化剂易使壳层单体增容胶束形成新的聚合物,使体系中乳胶粒数目增多,碰撞几率增大,从而导致体系不稳定。随着壳层复合乳化剂过量,核层聚合物相应增加,单体的转化速度得到提高,壳层过少的复合乳化剂不能稳定壳层单体与核层反应,继而产生低聚物或絮凝甚至破乳。综合考虑,核/壳层中复合乳化剂分配比为6/4合适。
2.2 核壳单体质量比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一般合成室温自交联乳液为软核硬壳,这样涂膜的硬度、成膜性均比其他类型的乳液要好,因此,在选择核/壳质量比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壳层硬聚合物层能够覆盖住核层软聚合物层,核/壳质量比不同,核/壳结构乳液的性能会有较大差别。不同核/壳质量比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知,对于硬核软壳结构的乳液来说,随着壳层单体含量的增加,体系中的软单体增加,涂膜性能变好,但乳液稳定性和耐水性均会逐渐下降,一般选用核/壳比例4/6为宜。
2.3 有机硅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