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组分自乳化水性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其涂膜性能研究

   日期:2021-06-28     浏览:175    
核心提示:单组分自乳化水性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其涂膜性能研究王邦清,王锋,胡剑青,涂伟萍(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州510640)环氧
单组分自乳化水性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其涂膜性能研究
王邦清,王锋,胡剑青,涂伟萍(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州510640)

环氧树脂涂料具有附着力高、耐化学药品和溶剂性能优异、硬度高、耐磨性好等优点[1],使得环氧涂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环保法规的加强,限制了溶剂型涂料中挥发性有机物( VOC) 的排放,制备性能优异的水性环氧涂料是新的发展方向之一。丙烯酸树脂具有优良的保光保色性及耐紫外线性,因此将丙烯酸类单体接枝到环氧树脂上,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综合性能。环氧树脂水性化共4 种方法,其中,环氧- 丙烯酸接枝产物的水分散性、耐水性、耐候性较好,用途广泛,特别适用于水性防腐蚀涂料[2 - 5]。本研究首先用饱和脂肪酸开环环氧树脂,再通过接枝法成功地将有机硅及丙烯酸酯类单体引入到环氧分子中,合成了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水性环氧树脂乳液。

1 实验方法
1. 1 实验原料
环氧树脂E20: 工业品,广州市东风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正丁醇、月桂酸: 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甲基丙烯酸( MAA) 、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苯乙烯( St) 、丙烯酸丁酯( BA) 、三乙胺: 均为分析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三苯基磷: 分析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过氧化苯甲酰( BPO) : 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 γ -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KH570) : 工业品,成都晨邦化工有限公司;去离子水: 自制。
1. 2 分析与测试
( 1) 接枝率的测定: 取一定量未中和样品,加入适量甲醇,充分搅拌,得接枝物和单体均聚物沉淀,过滤、真空干燥至恒质量。在索式提取器中用异丙醇提取,除去单体均聚物,干燥至恒质量,称量。接枝率计算如式( 1) 所示。

式( 1) 中: m( A) —反应前接枝单体的总质量; m( B) —单体均聚物的质量。
( 2) 铅笔硬度: 按国标GB/T 6739—2006 测定;
( 3) 附着力: 按国标GB/T 9286—1998 划格法测定;
( 4) 耐水性: 参考国标GB/T 1733—1993 方法测定;
( 5) 耐盐水性: 配制浓度为5% 的盐水,参考国标GB/T1733—1979 方法测定;
( 6) 粒径: 用英国Malvern 公司的ZSNanoS 型激光粒径分析仪测试;
( 7) 红外光谱图: 用Ncolet205 FTIR 红外光谱仪测定;
( 8) DSC 分析: 采用德国NETZSCH 公司的STA449C 综合热分析仪。
1. 3 接枝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合成
在装有搅拌器、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环氧树脂、月桂酸和三苯基磷,在180 ℃下开环酯化,待酸值降到合适值后,降温并加入适量的正丁醇, 95 ~ 125 ℃时滴加溶有BPO 的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反应, 1. 5 ~ 2. 0 h 内滴加完毕,保温反应3. 5 ~ 4. 0 h,终产物为单体接枝的环氧树脂、未接枝的环氧树脂和单体的共聚物。冷却至50 ℃,加入与羧基相同物质的量的三乙胺中和并加去离子水分散,即得接枝改性的环氧树脂乳液。
1. 4 接枝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涂膜
将马口铁表面用砂纸打磨,并用无水乙醇擦拭干净,在铁片上涂刷水性环氧乳液,常温下放置14 d。

2 结果与讨论
2. 1 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在接枝反应的过程中,单体的共聚与单体接枝到环氧主链上的反应是同时存在的,是一对竞争的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如图1 所示。

自由基取代环氧主链上的活泼氢需要一定能量,由图1可以看出,随反应温度的升高,接枝率是先上升后下降的,并在110 ℃时达到大。温度过高,自由基的消耗速率大,有效取代活泼氢的量少,接枝率低。
2. 2 引发剂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引发剂量少,不足以产生足够的活性点; 引发剂含量过多,形成的游离基相互碰撞的几率大,游离基的相互碰撞易导致猝灭,引发效率下降。引发剂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

由图2 可知,在一定范围内,引发剂用量增加,接枝率也在增加。引发剂的用量定为单体总质量的5. 5%较为合适。
2. 3 接枝率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接枝率高低对乳液涂膜性能有较大影响,将接枝改性后的产物抽提出来单独成膜时,具有优良的耐水及耐腐蚀性。
表1 是接枝率对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

注: 接枝率100%的含义是分离提纯后的接枝改性产物。
由表1 可以看出,接枝率越高,乳液成膜后的耐腐蚀性明显增强,因此,提高接枝率可以增强乳液涂膜性能。
2. 4 单体与环氧树脂质量比对乳液稳定性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相同条件下,单体总量越多,接枝改性后的环氧树脂乳液亲水性强、稳定性好,涂膜耐水、耐腐蚀性下降; 单体总量过少,体系稳定性下降。单体总量与环氧树脂的质量比对乳液稳定性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如表2 所示。

由表2 可知,当m( 单体总量) ∶ m( 环氧树脂) = 1∶ 2时,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涂膜性能。
2. 5 单体体系Tg对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
环氧树脂乳液的涂膜性能与单体玻璃化温度有关,软单体赋予涂膜柔韧性和耐久性,硬单体赋予涂膜硬度和强度。
表3 为单体体系的Tg对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

由表3 可见,随Tg升高,硬度在增加,涂膜出现开裂,综合表现选择Tg为30 ℃,乳液涂膜性能优良。
2. 6 酸值、有机硅用量对乳液粒径、稳定性及耐水、耐盐水性的影响
酸值大小直接影响到环氧主链上羧基量的多少,羧基含量高,乳液粒径小、稳定性好。有机硅的加入对乳液粒径也有一定的影响。图3、图4 分别为不同酸值、有机硅用量对乳液粒径分布的影响。

由图3 可看出,酸值越大,乳液平均粒径越小。由图4 可看出,有机硅含量( 占单体总量的质量分数) 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机硅对乳液粒径的影响不明显,但有机硅含量超过一定界限,乳液粒径增大。
表4、表5 分别为相同条件下,酸值及有机硅用量对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


由表4 可以看出乳液涂膜后耐水、耐盐水性随酸值减小而增强,酸值过低,稳定性差。综合选择酸值为35 mgKOH/g。有机硅的加入可有效提高乳液涂膜的耐水及耐腐蚀性,鉴于体系稳的定性,有机硅加入量要适当。由表5 可看出,有机硅量增加,乳液涂膜的耐水、耐盐水性增强,稳定性下降。综合选择有机硅含量2. 5%。
2. 7 接枝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图5、图6 分别为环氧树脂E20、接枝改性的环氧树脂红外光谱图。

由图5 可知,环氧树脂骨架上的苯醚吸收峰( 1 243 cm- 1 ) 、831 cm- 1为苯环的对位取代峰,环氧基特征吸收峰出现在921 cm- 1、1 384 cm- 1为双酚A 树脂—C( CH3)2—特征峰。Si—O—C伸缩振动吸收峰大约出现在1 000 ~ 1 100 cm- 1处[6 - 7]。由图6 可知环氧基的吸收峰消失,在1 728 cm- 1 处出现酯的羰基吸收峰,说明月桂酸与环氧进行了开环反应;702 cm- 1处是苯乙烯的苯环取代峰,在1 046 ~ 1 100 cm- 1 之间有一个相对较弱的吸收峰,该峰正是有机硅的特征吸收峰,由于有机硅的含量少,吸收峰表现得很弱,这说明环氧树脂骨架上的亚甲基或次亚甲基的碳发生自由基接枝反应[8],可见反应是按预期进行的。
2. 8 接枝产物DSC 分析
图7 为接枝聚合物的DSC 曲线。

由图7 可知,接枝聚合物中有2 个明显的玻璃化温度转变区间,分别为10. 7 ℃和40. 7 ℃,说明产物中含有2 种不同结构的聚合物,由于其中1 种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低于室温,起到了成膜助剂的作用,故可以常温成膜。

3 结语
( 1) 首先通过月桂酸扩链改性,制备了环氧月桂酸酯,通过有机硅、丙烯酸及其酯类单体接枝改性水性环氧树脂,制得了可常温成膜的单组分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工艺简单。
( 2) 接枝改性环氧月桂酸酯时,温度在110 ℃,引发剂BPO、有机硅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5. 5%、2. 5%,单体Tg为30 ℃,体系酸值在35 mgKOH/g 时制得的改性环氧树脂乳液的稳定性、耐水、耐腐蚀性好。
 









打赏
广告位
 

相关有机锡应用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3761290006

微信咨询

QQ交流群

在线客服

售后服务

回到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