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伏概念掀起热潮,光伏玻璃价格上涨成为行业一大热点。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今年6月-10月,光伏玻璃成品平均价格由26元/平方米上涨至37元/平方米,再看2013年至2019年的数据(下图),光伏玻璃成品价格在20元/平方米-35元/平方米之间波动。在参考历史数据下可以看出,目前总体其实仍处于合理的价格区间。
多方因素推动价格上涨
光伏玻璃持续涨价的主要原因在于五个方面:一是下游需求快速增长,全球每年新增光伏装机量从 2010 年的17.5GW连续增至2019 年的115GW,市场规模增长5.6倍,年均增长率23.3%,同时双面玻璃组件占比迅速提高,带动了光伏玻璃的需求。
二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纯碱价格约占光伏玻璃成本的15%,随着中东部地区纯碱厂家库存降低,纯碱价格于今年下半年开始上涨,传导刺激了光伏玻璃产品价格上涨。
三是小窑炉玻璃价格较高,近期光伏玻璃需求增长,小窑炉产能利用率提升,但小窑炉的建设及生产成本较高,因此高价多为小窑炉生产的玻璃价格。
四是供应链匹配度偏低,光伏组件的尺寸越来越多样化,玻璃生产企业需要库存多种规格的玻璃,这些玻璃在不同组件厂之间不能通用,资源错配限制了光伏玻璃的供应。
五是部分玻璃企业受环保政策影响生产受限,随着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的开展,多个光伏玻璃产能列入监管范围,生产受限。
产能基本满足市场需求,装机量持续增长
当前,我国光伏玻璃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90%,已成为全球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国和出口国。通过以下几组相关数据来了解我国产能及玻璃需求情况。2019年,全球光伏行业年新增装机量为115GW,其中双玻组件占比约为14%,对应上游光伏玻璃熔窑能力约为21920吨/日,目前我国在产光伏玻璃熔窑的日熔量为28320吨/日,基本可以满足全球光伏产业市场需求。看向国内,2019年光伏行业年新增装机量约30GW,占全球新增比例26%,可以说我国大部分光伏玻璃产品供给了出口,同时消耗了大量国内资源和环境。
据有关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为112GW,其中双玻组件占比为30%,对应需要配置的光伏玻璃熔窑能力为22200吨/日。从相关数据来看,国内光伏玻璃在建和拟建产能24750吨/日,其中10600吨/日的产能已具备点火投产条件,且全国共计超白压延玻璃114座熔窑,245条生产线,产能32580t/d,其中在产熔窑48座,164条生产线,产能28320t/d。由此,从上述数据来看,现有产能基本可以满足全球光伏产业市场需求,行业运行整体良好。
以行业长远发展来看,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218GW,预计双玻组件占比为60%,对应所需的光伏玻璃熔窑能力为44900吨/日,现有产能缺口12320吨/日,但如果现有在建、拟建产能全部投产,则产能将过剩12430吨/日。
工信部出手调控,产能置换促行业发展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新上工业玻璃项目,熔窑能力超过150吨/天的,应依托现有平板玻璃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即光伏玻璃项目(光伏玻璃熔窑能力低在250吨/天以上,普遍为500吨-700吨/天)也应执行产能置换政策。据此,工信部印发了《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工信部原〔2017〕337号)和相关操作问答,并联合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严肃产能置换严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的通知》(工信厅联原〔2018〕57号),对光伏玻璃产能置换做了相应要求。
政策表明,新上光伏玻璃项目也必须开展产能置换,允许合法合规开展产能置换新建光伏玻璃项目,这样不助于行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而且也有助于推动整个玻璃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同时,工信部表示将继续支持光伏玻璃行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更好发挥产业配套功能,满足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
事实上,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开展五年来,在全行业的努力下,包括光伏玻璃在内的整个玻璃行业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由连年亏损转为盈利,既有效遏制了违规新增产能,又有序引导了资源要素合理流动配置,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布局优化。因此,产能置换政策对促进玻璃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缓解供应偏紧,重点开展三项工作
对于如何处理好光伏玻璃问题,相关部门认为要统筹考虑光伏玻璃市场需求、产能现状和发展趋势,既要保障好下游光伏产业发展,又要继续贯彻落实好中央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防范产生新的一轮产能过剩。下一步,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光伏玻璃供应保障。目前有关部门正研究制定有关促进光伏玻璃行业发展文件,拟对光伏玻璃实行有别于传统浮法玻璃的政策,以尽快释放产能,缓解供应偏紧,抑制价格上涨。
二是对光伏玻璃产能置换实行差别化政策。在正在修订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中,将实行有保有压的置换政策,研究对有资源、有市场的中西部地区光伏玻璃项目产能置换实行差别政策,同时鼓励普通浮法平板玻璃企业转型生产光伏玻璃,有序推动光伏玻璃产能增加。
三是防止产生新的产能过剩。在加快光伏玻璃产能供给的同时,按照差异化行业标准的要求,建立光伏玻璃产能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引导地方和企业科学布局产能,有效防范形成新的产能过剩风险,同时严防假借光伏玻璃之名新建普通建筑玻璃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