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玻璃行业的产能基本稳定,上游产能过剩,下游需求刚性。据有关数据表明,从2015年到2017年,浮法玻璃的产能有阶段性缩减的情况。2018年后,随着玻璃行业的改善,新的产能陆续投产和释放。特别是2020年现货价格持续上涨,带动了生产企业投入产能的积极性。2020年新增生产线13条,是2015年以来新增生产线多的一年。但受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玻璃行业原有的发展节奏和产业格局发生了改变,行业出现了资源再整合和价值再分配的情况。
由于玻璃行业投产进程加快,房地产竣工节奏存在加速的可能性,今年浮法玻璃产能预计持续增长,企业库存延续低位运行。同时,由于国内乃至全球在政策端的积极调整,碳目标需求方向明确,新政解绑产能指标,新增需求点促使供需格局变化,光伏玻璃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玻璃价格的走势,与玻璃产业周期及国家政策息息相关。每年11月至12月,北方建筑工地停工,需求减少、价格下跌,北方地区进入冬储阶段,下游贸易商及加工企业底价囤货后将于今年3月高价出售或自用;南方地区夏季进入梅雨季节,玻璃企业出货缓慢,价格有所松动,但下跌空间不大。这两个阶段,跟随实际供求环境影响,反应程度每年有所差异。
由于产业政策限制,产能总供给近5年来保持稳定,玻璃行业进入存量供给阶段。随着2015年和2016年房地产行业大爆发,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供给量始终保持稳定,给玻璃价格带来强有力的支撑,定价权多掌握在玻璃企业手中。2020年季度,疫情的影响导致玻璃上游原材料难以运输、再加上不断增加的企业库存,玻璃企业开始减产或停产。市场玻璃总产能进一步降低,与紧接着的复工复产形成了非常严重的供需错配。
再加上,由于光伏玻璃背板需求持续增长,目前我国已有6条至7条现有浮法玻璃近3000万吨重量箱的玻璃现货产能转生产2mm白玻浮法玻璃,用于光伏背板,使市场供需矛盾更加严峻。另外,玻璃进口量占比总产较小,影响有限,玻璃行业供需将持续偏紧。
随着国家节能政策持续推进,近年来房地产每平方米对玻璃的需求量得以增加;同时,由于近几年房地产行业发展及老旧小区改造,都提高了建筑行业对玻璃需求的总量。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建筑玻璃需求量占比超50%、汽车需求量占比8%、出口需求量占比8%、家电需求量占比7%。由此可见,建筑玻璃需求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另外,由于消费内循环,相关政策支持汽车及家电等行业消费,也将进一步增加市场对玻璃的需求量。
从新增需求点分析,随着我国新能源的持续推进,光伏产业将迎来新发展。事实上,光伏玻璃在2020年下半年就迎来了黄金时期,产品价格不断攀升增厚了行业利润。工信部公示《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修订稿)》之后,不仅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传统光伏企业计划提速扩产,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浮法玻璃企业意向进入光伏玻璃行业,甚至中石化等其他行业企业也陆续开始布局光伏玻璃产业,光伏玻璃产能即将迎来高速扩张期。
同时,节能减排政策的积极推进也将为Low-E玻璃及其他特制玻璃带来较大的需求增长。作为浮法原片的配套项目,Low-E玻璃可有效拓宽原片玻璃企业的“护城河”。据统计,2020年国内在产离线Low-E玻璃生产线已有130条,涉及产能6.495亿平方米。130条生产线当中有62条是浮法生产线的配套项目,占离线Low-E产能的65.1%。2021年预计建设或筹建LOW-E生产线共9条,合计产能6040万平方米。如产能完全释放,总产能将上涨9.3%。
从出口量来看,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国外的疫情任处于目前状态,导致国外订单需求增加,玻璃加工产品出口量进一步增加。随着新需求点的增加,必将进一步改变玻璃行业的供需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玻璃下游企业始终处于刚需的状态,需求的刚性也决定了相对稳定的价格走势。总的来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肺炎的影响,今年中国玻璃行业仍有良好的发展趋势,这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