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市场监管局对本市生产的建筑用钢化玻璃产品进行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本次共抽查产品62批次,经检测,不合格9批次。
其中,涉及的不合格项目为:厚度及其允许偏差、抗冲击性、碎片状态。本次抽查中的好几个项目,就与钢化玻璃爆裂和伤害风险有一定联系:
1.厚度
厚度不达标的钢化玻璃承载能力较低、安装时与框的间隙不匹配,一旦受力,爆裂的风险会增加。厚度是钢化玻璃尺寸指标,根据国家标准要求:标称厚度6mm及以下的钢化玻璃,厚度允许偏差为±0.2mm。本次抽查中有5批次钢化玻璃厚度偏薄。
2.抗冲击性
抗冲击性是评价钢化玻璃抵御硬物冲击的能力,此项目不合格的玻璃在使用过程中当受到硬物冲击时容易破碎。本次抽查,有2批次装饰类钢化玻璃抗冲击性不合格。
3.碎片状态
碎片状态是评价钢化玻璃破碎时引起伤害的风险。钢化玻璃碎裂后,碎片越小,对人体造成致命伤害的风险越小。根据国家标准要求:试样在任何50mm×50mm区域内的少碎片数必须满足下表1的要求,且允许有少量长条形碎片,其长度不超过75mm。
本次抽查,有3批次产品碎片状态不合格,50mm×50mm区域内的碎片数均低于40片,部分产品碎片数只有4片。不合格产品一旦破坏,产生的碎片数量少面积大,容易产生尖锐的长条形碎片,对人体的伤害大大增加。
4.散弹袋冲击性能
霰弹袋冲击性能项目是模拟一个45kg的人在全速奔跑状态下、以头部冲击钢化玻璃后引起伤害的风险。此次抽查的62批次产品的霰弹袋冲击性能均符合标准要求。
霰弹袋冲击测试,从左至右分别为:300mm高度冲击、750mm高度冲击、1200mm高度冲击。注:1200mm高度冲击样品虽然破碎,只要碎片符合标准规定,仍是合格产品。
要想更安全的使用钢化玻璃,一定要记住这几点:
一、标志是基础
建筑用钢化玻璃是国家强制性认证产品,要求在玻璃本体或说明资料上一定要有印刷或粘贴的CCC标志。
在加施永久性CCC认证标志时,还应在标志的适当位置加注工厂代码,工厂代码一般由A或E字母加6位数字组成,如果说这个标志都是错误的,其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二、贴膜更保险
引起钢化玻璃自爆的主要原因是玻璃原片含有硫化镍等杂质、品质不达标。但玻璃原片是否含有这些杂质我们很难用肉眼看到,所以更保险的做法是在门窗、淋浴房的钢化玻璃上加贴一层安全膜,防止钢化玻璃自爆时碎片飞溅造成人体伤害。
三、安装要规范
钢化玻璃“自爆”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安装设计不当,一定要选正规的安装公司进行安装。无论有框还是无框安装,与钢化玻璃接触的地方一定要垫上弹性垫片,没有垫片或垫片弹性不合适,玻璃热胀后表面受压,一旦超过玻璃表面压应力,玻璃就会爆裂。
四、使用需谨慎
正确地使用钢化玻璃也很关键。如果推拉时用力过猛,钢化玻璃的边角部受到尖锐物体冲击,清洁玻璃时划伤或擦伤、磨伤玻璃表面,这些都有可能导致玻璃炸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