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用聚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光固化涂料性能研究及配方优化设计
袁腾1,商武1,王邦清1,周显宏2,王锋* 1,涂伟萍1
( 1.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州510640; 2. 东莞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在优涂料配方的基础上配制紫外光固化涂料,将所制涂料固化成膜并测试其相关性能。表7 为优配方下涂膜性能的检测结果。
( 1.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州510640; 2. 东莞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UV 固化涂料固化速度快、固化膜性能好,节约能源,成膜过程中挥发到大气中的VOC 量少,对环境污染小,适用于热敏感材料,具有传统涂料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在塑料产品涂装方面市场前景广阔。本研究在佳合成条件下,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IPDI) 、二元醇( 包括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酯ED204、聚酯二元醇1000 和聚醚二元醇PPG2000) 和丙烯酸羟乙酯( HEA) 制得聚氨酯丙烯酸酯,其中PUA11、PUA12、PUA13 由ED204 反应制得,合成中IPDI、二元醇、HEA 投料的质量比分别为2∶ 1∶ 2、3∶ 2∶2、4∶ 3∶ 2; PUA2、PUA3 分别由聚酯二元醇、聚醚二元醇反应制得, IPDI、二元醇、HEA 投料的质量比为2∶ 1∶ 2。将自制的PUA 低聚物作为基础树脂应用在UV固化涂料中,详细考察低聚物、活性单体、引发剂对涂膜附着力、硬度、耐冲击性、耐磨性、柔韧性、耐水煮、耐腐蚀性的影响,不断调整涂料配方,以期获得适用于塑料基材、涂膜综合性能优良的涂料。
1 实验部分
1. 1 实验主要原料
聚氨酯丙烯酸酯( PUA) : 自制; 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酯( ED204) 、丙烯酸羟乙酯( HEA) : 工业级,东莞新宇高分子材料公司; 丙烯酸异冰片酯( IBOA) 、1,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 HDDA) 、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 DCPDA)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TMPTA)、甲基丙烯酸磷酸酯( HEMAP) : 工业级,长兴材料有限公司; 2 - 羟基- 2 - 甲基- 1 - 苯基- 1 - 丙酮( 1173) 、1 - 羟基- 环己基苯酮( 184) 、2,4,6 - 三甲基苯甲酰基- 二苯基氧化膦( TPO) : 工业级,华泰有限公司; 硅烷偶联剂Z - 6040: 工业级,道康宁公司。
1. 2 UV 固化涂料性能测试与表征
1. 2 UV 固化涂料性能测试与表征
UV 固化涂料用UV CURER KW - 4AC 紫外固化机: CHEMAT TECHNOLOGYINC. ; Axis Ultra DLD 多功能光电子能谱仪: 德国Kratos 公司; 采用旋转黏度计测定光交联性单体与合成PUA 低聚物混合体的黏度,测定条件为转速90 r /min,温度22. 8 ℃; 固化膜附着力参照GB /T 9286—1998 测定; 固化膜硬度参照GB /T 6739—1996 测定; 涂膜的耐磨性参照GB /T1768—1989 测定; 涂膜的柔韧性参照GB /T 1731—1993 测定; 固化膜的耐水性及耐腐蚀性分别参考GB /T 1733—1993 和GB /T 9274—1988 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 1 涂料黏度的影响因素
本实验PUA 低聚物表现出高黏度,主要原因是主链中的氨基甲酸酯链段形成氢键,氢键对低聚物黏度的影响是大的。UV 固化涂料主要通过加入活性稀释剂降低体系黏度。图1 为不同种类的单体用量( 文中相关原料的用量均是占整个涂料体系的质量分数) 对涂料体系黏度的影响,其中PUA 为PUA12。
由图1 可知,对同一低聚物( PUA12) ,在相同单体用量下,体系的黏度随单体官能度的变化而变化,随官能度的增加,单体的稀释能力下降,中间出现HDDA 稀释能力略高于IBOA 的原因可能是IBOA 中含有环状结构,而HDDA 是直链型的结构,链的旋转更加容易,对体系黏度的降低更为有利。黏度太低涂膜会出现流挂等弊病,单体用量过多对涂膜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综合考虑,选择不同官能度单体的混合稀释剂。
2. 2 涂膜固化速度
图2 是不同引发剂( PI) 用量对PUA12 涂膜固化速度的影响。
由图2 可以看出,光引发剂的用量较少时,固化反应的时间较长,随着光引发剂用量的增大,完全固化反应的时间减少,不同引发剂单独使用时的固化速度差别不大,但不同光引发剂混合使用可有效增加固化反应的速度,这主要是因为光引发剂在更宽的范围内吸收紫外光的能力增强,但考虑涂膜附着力等性能因素,光引发剂的用量要适量,本研究光引发剂的用量为3%。TPO 是一种深层光引发剂,可有效促进底层的固化,因此本研究选用184 和TPO 的混合光引发剂,主要是因为184 较1173 更具耐黄变性。活性单体对光固化速度影响主要表现在活性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通常比低聚物的小,因此活性单体的加入使体系中反应性的双键浓度增加,而且活性单体的加入有效降低了体系的黏度,增加了活性基团的迁移能力,使活性基团参加反应的机会增大,这些都加速了涂膜的光固化速度。不同官能度的活性单体组成的涂料,在相同光引发剂的条件下,涂膜的固化速度有很大的差别。不同官能度单体对涂膜性能的影响如表1 所示。
由表1 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涂膜的固化时间随单体官能度的增加下降。
2. 3 涂膜的附着力
影响涂膜附着力的主要因素有低聚物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活性单体的结构和官能度,光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及助剂等。低聚物对基材附着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低聚物中的基团,PUA 中的—NH—、—O—与基材形成氢键,提高涂膜与基材的附着力。不同单体投料比对基材的附着力有不同的影响效果。表2 为合成PUA 时不同单体投料比对涂膜与基材附着力的影响。
从表2 可以看出,随着ED204 质量的增加,涂膜的附着力增加,主要是因为所合成的PUA 中的氨基甲酸酯链段在增多,涂膜与基材形成氢键的能力在增强,附着力也进一步增强。同时低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也能促进涂膜对基材的附着。为平衡整体性能,一般将不同官能度的单体混合使用。表1 为同一低聚物( PUA12) 时不同官能度单体对涂膜附着力的影响,其中涂膜的硬度、耐冲击性、耐磨性和固化时间是活性单体的用量为20% 的条件下测定的。
由表1 可以看出,在同一低聚物下,使用不同官能度的单体,涂膜的附着力随着官能度的增加而减弱。同一种单体,不同用量对涂膜的附着力的影响也不同,对低官能单体,在一定用量的前提下,涂膜的附着力变化不明显,超过一定量时,附着力下降,可能原因是固化收缩性增强,涂膜的内聚力增大导致涂膜的附着力下降; 对于多官能单体,这种变化趋势刚好相反,可能是由于官能度增大,导致与基材的结合力更强。
2. 4 涂膜的硬度
单体对涂膜硬度的影响主要由单体的官能度和结构决定。不同官能度的单体对涂膜硬度影响的一般规律是官能度越大,硬度越高,因此增加多官能单体的用量,涂膜硬度会提高。对同官能度单体,单体结构对涂膜硬度也有很大影响。在光固化涂料体系中多官能单体的大量使用,使涂膜硬度有所增加,但是附着力、耐冲击性等有所下降,因此可以使用一些具有刚性结构的低官能度的单体。由表1 可知,随着单体官能度的增加,涂膜的硬度增加,同一官能度下,不同结构的单体对涂膜硬度的影响不同, IBOA体系的涂膜硬度较HEA 体系的涂膜硬度高。可能的原因是单官能单体IBOA 具有环状结构,玻璃化温度高,对涂膜硬度的增加有所帮助,同样是单官能的HEA,因其在固化后形成的是柔软的碳链结构,相比于IBOA,其对涂膜硬度的增加贡献较小。
2. 5 涂膜的耐磨性
涂膜的耐磨性与涂膜的脆性和弹性及涂膜的摩擦系数相关,低聚物的软硬链段比、涂膜的交联结构、交联密度对涂膜的耐磨性有决定性的作用。本研究中合成的PUA 低聚物对涂膜耐磨性的影响主要由分子链的结构和氨基甲酸酯的链段决定。表3 为不同二元醇合成的PUA 低聚物对涂膜耐磨性的影响。
由表3 可以看出,二元醇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同,对涂膜耐磨性的影响也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低的二元醇合成的PUA 低聚物,由于固化后的交联密度相对较大,因此耐磨性较好。聚醚二元醇中的醚键—O—较聚酯二元醇中的酯键—COO—的旋转位垒低,所得链段的柔顺性更佳,因此聚醚二元醇制得的低聚物,随链段的增长,涂膜的柔性增强,硬度降低,易导致涂膜片状脱落,耐磨性变好。
低聚物中氨基甲酸酯链段对涂膜耐磨性的影响如表2 所示。低聚物中的氨基甲酸酯链段在高聚物分子间容易形成氢键,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氢键可分离而吸收外来的能量,当除去外力后可重新形成氢键,这种氢键裂开与形成表现可逆重复性,使涂膜具有优异的机械耐磨性。氨基甲酸酯链段数越多形成氢键的能力越强,耐磨性更加优异。随着配方中IPDI与ED204 质量比的增加,涂膜的耐磨性增强,但比例增大的同时,反应过程不易控制,反应后期黏度上升较大,因此反应比例的选择非常重要。
低聚物中氨基甲酸酯链段对涂膜耐磨性的影响如表2 所示。低聚物中的氨基甲酸酯链段在高聚物分子间容易形成氢键,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氢键可分离而吸收外来的能量,当除去外力后可重新形成氢键,这种氢键裂开与形成表现可逆重复性,使涂膜具有优异的机械耐磨性。氨基甲酸酯链段数越多形成氢键的能力越强,耐磨性更加优异。随着配方中IPDI与ED204 质量比的增加,涂膜的耐磨性增强,但比例增大的同时,反应过程不易控制,反应后期黏度上升较大,因此反应比例的选择非常重要。
活性单体对涂膜耐磨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涂膜交联固化性的影响,结果见表1。不同官能度的单体的涂膜的交联密度不同,官能度越高,涂膜的交联密度越大,有利于耐磨性的提高,但高官能度单体超过一定量时,固化收缩率增大,对基材的附着力下降,带来涂膜片状脱落的风险。而且单体官能度越大,对低聚物的稀释性较低,涂料体系的黏度增大,在基材上的铺展性不好,涂膜固化时容易开裂,因此多官能度单体的选择很重要,其用量一般控制在5% ~ 15%。图3 为光引发剂用量对涂膜耐磨性的影响。
由图3 可知,光引发剂用量为3%时,涂膜耐磨性好。在达到佳耐磨性前,随着光引发剂用量的增加,涂膜的耐磨性也在增加,主要是因为引发剂在低使用量时,产生的自由基量较少,不能充分地引发涂膜的聚合,交联密度降低,耐磨性较差。在超过佳用量时,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多,涂膜的耐磨性降低,主要是因为引发剂用量过大,引发剂残留在涂膜中的碎片越多,产生内应力,导致涂膜的耐磨性下降,光引发剂的用量为3%较适宜。
2. 6 涂膜的耐冲击性
本研究自制PUA 分子结构中,主要含有3 种化学结构链段: 二异氰酸酯形成的氨基甲酸酯嵌段、多元醇的主链和丙烯酸羟乙酯形成的链段。多元醇主链结构的不同,导致涂膜的耐冲击性差别很大。通常,成膜树脂主链中分别含芳环结构、酯类结构、醚类结构时,涂膜耐冲击性依次变好,这是由于醚键—O—比酯键—COO—的旋转位垒低,柔性较好,耐冲击性增强。对于同一种结构类型的多元醇,主链的长短对涂膜的耐冲击性也有较大的影响。表1 为不同活性单体对涂膜耐冲击性的影响( 低聚物为PUA12) 。由表1 可知,随官能度的增加,涂膜的耐冲击性呈下降趋势,同官能度下,不同结构的单体对涂膜的耐冲击的影响有差别。
2. 7 涂膜的柔韧性
表4 为不同结构的PUA 低聚物和不同官能度单体配制的涂料对涂膜柔韧性的影响。
由表4 可以看出对于相同单体不同PUA 低聚物,低聚物分子链长短对涂膜柔韧性的影响较大。分子链越短,反应交联点之间的平均距离短,反应的交联密度相对较大,涂膜的柔韧性较差。从编号10 ~ 15可以看出,聚醚二元醇PPG2000 的柔性主链较聚酯二元醇1 000的长,表现出较好的柔韧性。对编号1 ~ 9同种二元醇,反应中不同的投料比对涂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ED204 的质量越大,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反应点间的距离越大,交联密度下降,涂膜的柔韧性升高。对于同种低聚物不同官能度的单体来说,随着单体官能度的增加,交联密度增大,分子链的运动越困难,涂
膜的柔韧性下降。
2. 8 涂膜的耐水性及耐腐蚀性
对于PUA 体系,涂膜的耐水性、耐酸碱性主要与涂膜的交联密度、体系中亲水性基团相关。表5 为涂膜耐水性、耐5% NaOH、耐5% H2SO4结果。固定PUA、活性单体和PI 的质量比为60∶ 40∶ 3。
由表5 可知,对同种树脂,随着单体官能度的提高,涂膜的耐水性增强,即使膜脱落也不会出现泛白现象,主要是因为官能度增加,涂膜的交联度增加,耐水煮性增强,涂膜脱落是因为官能度的增加导致固化收缩应力变大,涂膜对基材的附着力减弱所致。对同官能度不同类型的单体,涂膜的耐水性差别较大,发现含有HEA 单体的涂膜有轻微泛白现象,可能的原因就是HEA 中含有一个亲水性的基团—OH。对同一种类的单体,不同低聚物对涂膜的耐水性也有不同,含有较长链段结构的低聚物体系涂膜的耐水性相对较差,可能的原因是反应活性点之间的平均距离拉长,体系的交联度较链短的为低,这种现象可以随体系中活性单体官能度的增加有所改善。
3 基材底漆的配制及性能
由表5 可知,对同种树脂,随着单体官能度的提高,涂膜的耐水性增强,即使膜脱落也不会出现泛白现象,主要是因为官能度增加,涂膜的交联度增加,耐水煮性增强,涂膜脱落是因为官能度的增加导致固化收缩应力变大,涂膜对基材的附着力减弱所致。对同官能度不同类型的单体,涂膜的耐水性差别较大,发现含有HEA 单体的涂膜有轻微泛白现象,可能的原因就是HEA 中含有一个亲水性的基团—OH。对同一种类的单体,不同低聚物对涂膜的耐水性也有不同,含有较长链段结构的低聚物体系涂膜的耐水性相对较差,可能的原因是反应活性点之间的平均距离拉长,体系的交联度较链短的为低,这种现象可以随体系中活性单体官能度的增加有所改善。
3 基材底漆的配制及性能
本实验将自制PUA 低聚物配制成涂料,将其应用在塑料基材上。表6 为塑料基材用涂料的配方。
在优涂料配方的基础上配制紫外光固化涂料,将所制涂料固化成膜并测试其相关性能。表7 为优配方下涂膜性能的检测结果。
由表7 可以看出,优配方下涂膜5 s 即可固化完全; 附着力达0 级; 柔韧性1 mm; 涂膜的耐水煮性达到24 h; 涂膜的综合性能优良。
4 结语
研究发现将自制PUA 低聚物配制成涂料用于塑料基材,采用混合预聚物和混合型活性单体及双组分复配引发剂时能够结合各类材料的优点从而获得优的涂膜性能,当复合预聚物m( PUA12) ∶ m( PUA2)∶ m( PUA3) 为35 ∶ 20 ∶ 12; 活性稀释剂m( IBOA) ∶ m( HDDA) ∶ m( TMPTA) 为3∶ 2∶ 1; 复合引发剂m( 184) ∶m( TPO) 为2∶ 1时涂膜的综合性能佳,此时预聚物用量为67%,活性单体用量20%,复合引发剂用量3%。此时涂料黏度仅117 mPa·s; 固化5 s 后,附着力达到0 级; 耐冲击性50 cm,磨耗量19. 8 mg,柔韧性达到1 mm; 涂膜的耐水煮性及耐酸碱性分别达到了24h 和5 h; 此时涂膜的综合性能优良。